(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當前,數字技術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成為重組要素資源、重塑經濟結構和積極創造市場的關鍵力量。許多行業和企業在推進數字化的過程中受益匪淺,既創造出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又很好發揮了放大倍增的乘數效應。實踐表明,數字技術是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支點,還是創造市場的利器和法寶。面對當前各種矛盾和困難,各行各業都應重視這把利器、用好這個法寶。
我國一直高度重視發展數字技術、數字經濟,不僅將數字經濟從戰略角度加以重視,而且明確提出要推動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利用數字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的改造,從而進一步發揮數字技術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近年來,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加速創新,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發展速度之快、輻射范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數字技術與數字經濟有力促進了各類資源要素快速流動、各類經營主體加速融合,支撐和幫助許多平臺企業打破時空區域限制,實現跨界發展,創造了電商、外賣、快遞、網約車等新的市場需求,已成為建設我國現代經濟體系的重要引擎,對暢通國內外經濟循環、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發揮了重要作用。
數字技術及數字化對工農業生產形成的驅動力體現的作用表現在多方面。其有助于推進新舊生產要素、生產方式更替,以高創新、強滲透、廣覆蓋的特征驅動各類資源整合,實現產業鏈、產供銷互聯互通,助力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優化生產流程和產能,顯著降低各種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同時,運用數字技術還可以幫助企業降低市場搜尋成本、議價成本、信息溝通成本和運營成本,促進資本和勞動力跨時空跨區域流動,顯著提高資本和勞動力的市場匹配效率。此外,在開發創造市場方面,數字技術的作用更加明顯。最突出的,便是增強了對需求狀況與發展趨勢的分析預測能力,從而有效實現買賣雙方互聯互通,極大降低買賣雙方的信息不對稱程度。
許多行業和企業的實踐證明,數字化重構傳統產業大有可為、前景廣闊。眼下,我國傳統產業特別是服務業和農業,亟待運用數字技術進行全方位、全鏈條、全流程的改造,重建新的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重塑新的產業產品形態和新的商業運營模式。
以茶產業為例,我國曾經是茶葉大國,如今的產能和市場也是很大的。而如果運用數字化推進生產流程再造,并相應融入新的生產標準、質量標準和供應鏈管理,可以推進組織模式重構,促進廣大中小企業和農戶由分散雜亂、單打獨斗向“聯合作戰”的方式轉變,從而推進商業模式重塑,打造數字平臺,實現產供銷、買賣雙方互聯互通。由此,可以形成新的產業產品優勢和市場競爭優勢,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中獲勝。
再如家居企業。珠三角地區擁有規模巨大的產業集群,現在不少企業致力于數字化改造升級,不僅在全國建立多個數字化生產基地,而且將產業鏈不斷延伸,成為產業“鏈主”,開展全屋定制、宅配等廣泛的業務,并推進當地家居產業集群建設。數字化的創造功能,改變了他們的生產流程和商業模式、產業產品形態、企業與客戶的關系、企業與合作伙伴及加盟商的關系。如今,大到家電、家具、燈飾、建材、衛浴等,小到普通的五金配件、管件、涂料等,新的如智能家電、個性化定制、空間美學、環保新品、節能產品等,家居產業集群都能覆蓋,由此也促進了整個產業鏈的效率提升及其對消費市場的深度開發,帶動整個家居行業的生態變革。
當然,部分行業和企業推進“數轉智改”雖然很快,但也存在“表面文章”現象,忽視了運用數字技術對供應鏈與客戶端、生產流程與質量體系、科技與產品開發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全方位再造。還有的僅僅將數字化理解為搭個數字平臺賣貨或是溝通買賣雙方。這些情況都容易走入誤區。數字化重構傳統產業是一個產業大變革及革命性的過程,包含運用數字技術建立新的設備和原料供應體系、新的生產標準和流程、新的質量和核算體系以及新的客戶群和新型商業運營模式等。只有運用數字技術的高創新、強滲透和廣覆蓋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才能真正發揮對行業和企業發展的放大倍增作用。 (作者:王稼瓊 戴 濤 來源:經濟日報)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