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連日來,全國多地迎來持續高溫天氣,奔波在路上的勞動者備受“烤”驗,由此引發的高溫津貼話題備受社會關注。在筆者調查中,很多一線從業人員坦言,雖然極端高溫天氣下平臺會設置一定的“跑單補貼”,但真正意義上的高溫津貼卻從來沒有。
通常情況下,勞動者享有高溫津貼,需要滿足勞動關系條件。如果勞動者與平臺或外包公司存在勞動關系,用人單位就必須發放高溫津貼。不過,由于外賣騎手屬于新就業形態,分為專送、眾包等多種用工形式,用工模式較為靈活,其工作的“去勞動關系化”讓高溫津貼權益維護成為一道難題。由于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工作時間和工作量并不固定,如何確定他們的權益水平也有困難。此外,考慮到外賣騎手工作的特殊性,如果嚴格按照“日最高氣溫達到40℃以上,就應當停止當日室外露天作業”的要求執行,對平臺業務和用戶體驗將造成極大影響。
面對新情況、新問題,高溫關懷需要創新舉措。人社部、全國總工會等四部門出臺的《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印發時間距今已有10余年,很難直接覆蓋到部分誕生不久就迅速崛起的新職業。面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權益保障需求,不能簡單拘泥于對其勞動關系的認定,而要審慎擴大法定勞動最低標準的適用范疇,精確界定戶外露天工作的具體情形,合理設定平臺的義務,引導和鼓勵平臺企業建立更加全面的防暑降溫方案,比如高溫天氣下的搶單、送單以及津貼規則等,使保障路徑從“勞動關系”向“勞動權益”轉變。
所幸的是,如今外賣員、快遞員在高溫下的工作狀態正普遍得到社會關注。一些地方以及平臺主動為騎手們提供愛心驛站等休息場所,滿足其納涼歇腳等需求。例如,北京積極打造“線上+線下”24小時不打烊暖心驛站,聚焦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在工作中飲水難、休息難等實際問題,為他們提供日常休息、充電等服務,并發放防暑降溫用品。同時,許多企業平臺在極端高溫天氣,也不斷優化派單機制,合理調配人手,以降低騎手工作強度。各方的積極作為,有助于推動新時代和諧勞動關系走向良性發展軌道。
不少快遞小哥對高溫權益保障不太上心,更關心一天能“跑多少單”。從微觀看,要實現和諧勞動關系的微循環,勞動者也要加強保障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進而推動全社會保障體系的不斷完善與優化。(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韓秉志)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