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不久前,源自浙江的“小哥節”通過開設“騎士之家”等形式在北京、成都等地又有了新的落腳點,受到社會關注。
近年來,隨著新就業形態的蓬勃發展,以快遞配送員、網約車司機等為代表的“小哥”已成為服務千家萬戶和城市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數據顯示,像這樣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在全國已有8400多萬名。面對這一龐大的就業群體,保障其勞動權益、暢通其職業技能培訓渠道,對推動就業形勢總體穩定、促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都有著積極意義。
靠前一步主動作為,靶向解決勞動者權益保護問題?;谄脚_企業聚攏而來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一定程度上存在著去雇主化特征,企業與勞動者之間不具備典型勞動關系的從屬特性,決定了這部分就業群體的權益難以得到充分保障。為此,各地區各部門出臺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舉措。例如,四川成都聚焦外賣送餐員群體在改善工作環境、強化健康保障等方面的現實訴求,制定了《關于切實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實施意見》。未來,各地還可通過明確勞動關系認定、擴大失業保險覆蓋范圍、制定出臺勞動定額標準等方式,讓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在維護權益時更加有據可依、有章可循。
強化就業培訓指導,打開職業晉升空間,建立更加廣闊的職業發展通道。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是社會最活躍的群體之一,在現實生活中,他們既面臨著高強度的工作壓力,又面臨著較強的工作可替代性。因此,針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開展相應的職業技能培訓迫在眉睫。在四川成都,當地總工會通過開展“求學圓夢行動”,對符合條件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發放助學補助,鼓勵他們提升學歷水平。通過就業培訓指導,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在安心工作的同時,又能提高自身素養,探尋職業發展空間的機遇,讓他們不僅有崗位有舞臺,更有發展有未來。
改善就業、住房、醫療等方面的實際困難,讓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安心更暖心。風里來雨里去,不少在城市里奔波的“小哥”內心期望有一個溫暖的家?!凹摇钡男问绞嵌鄻拥?,可能是一家三口、一口熱飯,也可能是身心疲憊時一處陰涼的歇腳地。四川廣安按照“易進入、可參與、能分享、夠溫馨”原則,設立線下服務站點335個,構筑起城區15分鐘服務圈。把服務做到心坎上,把實事辦到痛點上,把“家”安在新就業群體身邊,就能最大程度緩解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后顧之憂。
如今,平臺經濟承擔著“就業蓄水池”的作用,在穩就業、促就業方面的作用日益凸顯,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就像成長中的“小魚”,只有不斷提高他們的就業質量,讓他們“想發展有通路、想轉行敢邁步、想過渡能兜住”,才能促進平臺經濟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劉暢)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