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作為實體經濟的“活水”,金融與制造業深度融合能夠促進創新鏈和產業鏈融合,為國家重大戰略發展提供有力支撐。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加快建設制造強國。更好發揮金融中介作用、優化市場資源配置、助力制造業質效提升,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金融為制造業提供高效精準服務,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優化制造業企業的信貸配置效率。一方面,持續加大對制造業的信貸投放力度,特別是對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的信貸支持。先進制造業企業普遍具有長期資金需求,銀行的“短貸長用”不利于企業可持續健康發展。監管機構應引導金融機構提升對具有國家戰略意義的制造業行業的長期貸款占比,同時加大對傳統產業在設備更新、技術改造、綠色轉型發展等方面的中長期資金支持。另一方面,持續創新信貸金融產品供給。先進制造業領域的技術升級日新月異,資金需求綜合多樣。這就要求金融機構應充分了解不同企業的真實資金需求,拓寬信貸服務范圍,引導企業對科技創新的投入。例如,不少銀行機構推出“專精特新貸”,債券市場推出科創債、科創票據等,都是對信貸產品創新的有力嘗試。差別化的信貸支持流程和資金供給方式,為企業成長提供更加多元、專業的綜合解決方案。
二是提高制造業企業的直接融資比重。全面注冊制的落地,進一步暢通了先進制造業企業的上市融資渠道。在全面注冊制下,主板聚焦大型成熟企業,科創板聚焦硬科技企業,創業板聚焦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北交所聚焦“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不同層次的上市板塊和渠道能夠滿足不同類型、不同階段企業的差異化發展需求,從而促進資本市場更好服務實體經濟。同時,全面注冊制放寬了對科技創新企業的短期盈利要求,更加關注企業的技術發展方向、研發能力等長期性指標,更多科技創新制造業企業可以通過IPO獲得資金投入研發,緩解企業融資約束問題。這將增強我國科研創新實力,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實現產業鏈自主可控,助力我國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發展。全面注冊制改革進一步完善了制造業和金融的互動機制,進一步打通了融資端到投資端的傳導路徑,讓“科技—產業—金融”的良性循環更加順暢。
三是創新制造業企業的金融支持方式。一方面,推進金融數字化轉型,建立健全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現代金融體系,拓寬區域聯動化一體化服務范圍,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提升信貸供給體系質量,有效地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另一方面,發展供應鏈金融。作為產融結合的重要形態,供應鏈金融不僅是緩解制造業企業融資困境的重要抓手,也是有效銜接供給側和需求側、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有效途徑。從原來“緊盯”各行業核心企業,到把目光投向上下游中小微企業,供應鏈金融在緩解企業融資困境方面的作用日益顯現。通過科技賦能供應鏈金融等方式,結合銀、政、企多方協作機制,可以為制造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提出更多解決方案。例如,建立對供應鏈核心企業的金融服務“綠色通道”,綜合運用信貸、債券等工具,支持核心企業提高融資能力和流動性管理水平,從而暢通和穩定上下游產業鏈條。
金融服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深入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的必然要求。通過信貸資源和直接融資手段,持續挖掘企業的有效和潛在融資需求,有助于制造業實現產業鏈供應鏈關鍵環節的安全自主可控,促進補鏈強鏈。此外,還要創新金融支持方式,推動我國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助力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陳運森
陳運森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