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8月2日電 (范宇斌)為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去年以來,上海共668家民營企業踴躍投身“萬企興萬村”和推動鄉村全面振興行動,興村849個,投資總額近55.4億元(人民幣,下同),捐款捐物2.17億元。
記者2日從上海市工商聯獲悉,近年來上海民企結合自身特點優勢,探索民企助力鄉村振興的多樣化路徑,通過項目、資金、人才、信息、技術等多種途徑,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大力發展與上海產業共生互補的新業態,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上海民企參與接續鄉村振興示范案例——“亞朵村的茶”項目便是其中縮影。亞朵村位于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貢縣石月亮鄉,平均海拔超1250米,常年云霧繚繞,適合茶葉生長,但村里的千畝茶園因技術和設備匱乏、路途艱險、運輸不暢等因素,并未給村民帶去相應的經濟效益。
【資料圖】
2018年,在亞朵集團推動下,34戶村民共同發起成立亞朵茶葉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合作社為經營主體進行集體產業化運作。村民只需要將鮮葉背到合作社,就可以把“茶葉子”變成“紙票子”。收入分配上,所有鮮葉收入及成品茶的生產利潤歸屬村民、合作社成員,合作社進行全村分紅。很快,參與合作社的村民從34戶增長至如今的380戶。
從“一片茶葉”到“一根甘蔗”,上海綠賽可實業有限公司先后投資超3億元在云南臨滄市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建廠投產,將廢棄甘蔗渣“變廢為寶”。
“甘蔗渣通過一系列處理后,制成一次性餐飲具、電子產品內包裝、一次性醫療器械、一次性寵物用品、輕量化家具裝飾材料、快遞緩沖包裝材料等,最終漂洋過海出口歐美。”上海綠賽可實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一根甘蔗”的蝶變源自于滬滇協作背景下,他們發現滇西南工業基礎薄弱,但自然條件優越,很多農產品適合進一步精深加工。
云南耿馬每年榨糖產生的廢蔗渣達40多萬噸,多數通過焚燒處理,經濟價值無法體現,還造成環境污染。利用上海的技術、資金和外貿優勢,上海綠賽可實業有限公司開展產業扶持實踐,不僅解決了當地制糖企業廢渣高值化利用問題,還延伸了傳統甘蔗加工的產業鏈,實現價值最大化。據悉,該項目為當地提供就業崗位400多個,實現年產值6億余元。
上海民企踴躍投身鄉村振興,亦將目光瞄準滬郊。上海綠賽可實業有限公司近期將在上海崇明區長興島新建工廠,協助崇明區處理25萬噸水稻秸稈,制成育苗杯、雞蛋托、快遞緩沖包裝等產品在島上直接消化使用。此外,咖啡杯托等產品將通過上海港出口歐美。
上海由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起在上海崇明區投資建設了由由中荷農業創新園,引進荷蘭設備及技術,平均每天可為上海市民提供20-30噸高品質綠色蔬菜。據園區負責人介紹,“園內配套有1.5萬平方米的自動化育苗基地,預計每年可培育4600萬株苗,今后還將為上海浦東、崇明的合作社提供育苗,助力提高產量和育苗品質?!?/p>
此外,民企把握數字化浪潮,助推農業發展。例如,上海尋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拼多多)創新“農地云拼+產地直發”的模式,直連1000多個農產區,帶動1600多萬農業生產者參與到數字經濟中。同時,打造“平臺+新農人”體系,為“新農人”提供農村電商、互聯網運營等課程,吸引更多年輕人投身農產品上行的實踐中,推動農產品品牌化、標準化。
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員會總經濟師、上海市鄉村振興局總經濟師施忠表示,要把“鄉村所需”與“企業所能”緊密結合起來,實現社會資源與鄉村振興有效對接。他透露,今年9月“中國農民豐收節”上海主會場活動期間,將集中開展農業農村領域投資政策宣傳,將有一批民企參與的項目落地滬郊。(完)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