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中國經濟網北京7月27日訊(記者 魏金金)前不久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明確,要著力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切實加強生態保護修復監管,為子孫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在今天上午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表示,在生態保護修復上強化對所有者、開發者乃至監管者的統一監管,當好生態衛士。堅決杜絕生態保護修復中的形式主義。
黃潤秋介紹,近年來,生態環境部立足指導協調和監督生態保護修復的職能,堅持政策法規標準的制定、監測評估、監督執法、督察問責“四統一”,切實加強生態保護外部監管,主要開展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在構建生態保護監管體系上下功夫。先后印發實施了《關于加強生態保護監管工作的意見》《“十四五”生態保護監管規劃》《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監管工作暫行辦法》《生態保護紅線生態環境監督辦法(暫行)》等,基本形成了“53111”生態保護監管體系,也就是開展全國、重點區域、生態保護紅線等五個層面的監測評估,落實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事項指導目錄、生態保護紅線和自然保護地監管三方面制度。同時,組織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行動,建設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臺,開展生態文明示范創建;
二是在提升發現問題能力上下功夫。充分利用衛星資源、航空有人和無人機、地面固定和移動巡視監測等手段,構建“天空地一體化”生態質量監測網絡。重點圍繞自然保護地、生態保護紅線、重點生態功能區等,開展生態質量監督監測,提升主動發現問題的能力。截至目前,發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重點問題5000多個,5個生態保護紅線監管試點省份生態破壞問題79個;
三是在督促問題整改上下功夫。一方面,通過兩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公開曝光涉及生態破壞、影響到可持續發展的典型案例87個,長江、黃河警示片揭露了生態破壞問題226個,有力推動了一批突出生態問題的解決。另一方面,通過“綠盾”行動,推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的重點問題94.24%已經完成了整改,自然保護區人類活動重點問題數量和面積實現了“雙下降”,基本扭轉了侵占破壞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的趨勢。
黃潤秋表示,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按照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的部署和要求,在生態保護修復上強化對所有者、開發者乃至監管者的統一監管,當好生態衛士。一是完善生態保護協同監督機制。強化部門溝通協作,完善信息共享、案件移交機制。二是嚴格落實生態保護責任。強化生態保護修復監管制度建設,持續發揮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作用。三是嚴肅查處生態破壞行為。堅決杜絕生態保護修復中的形式主義。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