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中國經濟網7月11日訊(記者 郭文培)7月6日,主題為“中國—東盟能源轉型:攜手實現可持續的能源未來”的中國—東盟發展知識交流會在京舉行。來自國際組織、中國和東盟國家政府部門、東盟國家駐華使館、智庫和研究機構、企業的70余名代表,圍繞中國和東盟國家能源轉型與合作發展,進行探討交流。
“向清潔可持續能源過渡,是未來能源發展的必然趨勢,這不僅有助于解決環境和氣候問題,還能夠促進經濟發展,維護能源安全。自從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在生產力方面取得了巨大進步,但是,環境問題卻沒有得到充分的解決,導致人與自然關系失衡,最突出的表現就是排放量增加。本世紀以來,全球碳排放迅速增加,從2000年到2022年,全球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增長了47%,歷史高點375億噸排放量是在2022年產生的?!?中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主任趙昌文指出,研究表明,人類使用化石燃料產生的溫室氣體增加,是過去五十年全球平均氣溫上升的關鍵原因。因此,減少碳排放已成為全球共識,能源轉型即從傳統化石燃料轉向清潔能源,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途徑。
為此,針對加強中國-東盟能源合作,趙昌文提出了三點思考。首先,中國和東盟國家應積極對話協商,分享彼此在低碳能源轉型、發展的經驗,制定相關合作計劃,以符合當地發展條件。其次,中國和東盟國家可以在促進可再生能源技術智能電網、分布式能源體系和能源儲存技術方面加強合作,中國還可以繼續支持東南亞國家電網升級,促進跨國電網互聯互通。此外,中國和東盟國家還可在關鍵礦產資源以及清潔能源行業發展方面加強合作,以保證供應鏈安全和穩定,建設綠色供應鏈,為地區和低碳能源轉型提供有效解決方案。
中國駐東盟大使侯艷琪也提出了三點建議。其一,找準合作切入點。中國和東盟國家在資源稟賦發展階段均存差異,能源轉型路徑方式必然不盡相同。因此,要加強政策溝通,推動全球發展倡議,找到既發展各自優勢又契合彼此需求的切入點,使能源轉型合作能夠真正促進區域發展,增進人民共同福祉。其二,加強合作前瞻性。綠色低碳轉型處于國際發展前沿,中國-東盟相關合作也需要一定前瞻性。包括:發揮科技創新引領作用,促進前沿技術研發和應用,相關標準互認銜接,加快綠色投融資合作,營造良好政策環境,促進綠色投資與產業發展良性循環,設計開展更多有針對性的能源建設項目,爭取實現跨越式發展。其三,培育合作內生動力。能源轉型涉及政府部門,也包括相關行業、企業、科研單位等諸多利益攸關方,采取有針對性激勵措施,調動各方積極性,通過實施一個個落在實處見到實效的項目,使中國-東盟能源轉型合作獲得更多的內生動能,在相互成就中實現永續發展。
對于中國和東盟國家能源合作,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楊艷也分享了她的五點思考。一是安全共保,提升能源供給安全能力。二是資源共勘,鞏固升級東盟地區傳統能源的勘探開發合作。三是綠能共建、因地制宜,結合當地資源稟賦產業需求推進可再生能源。四是平臺共搭,構建完善的區域能源貿易交易中心。五是成果共享,共享綠色低碳發展經驗,積極推動綠色低碳合作。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