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貴陽7月7日電 題:貴州:厚植生態優勢打造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
(相關資料圖)
作者 鄧萬里
“當年種下的樹木現在實現由碳票變鈔票,這還真沒有想到?!辟F州省赫章縣海雀村黨支部書記文均福欣喜地說。
海雀村,位于云貴交界的烏蒙山腹地,屬喀斯特地貌。20世紀80年代初,海雀村森林覆蓋率不到5%,是一個“苦甲天下”的地方。
39歲的文均福,見證著海雀村的生態和發展之變。他說:“在我小時候,那可真叫窮,山光禿禿的,收成少,飯都吃不飽?!?/p>
和許多石漠化山區一樣,海雀村曾因生態惡劣而陷入“越墾越荒、越荒越墾”的困境。意識到生態環境的重要,海雀村開始長達30多年的植樹造林。如今,海雀村森林覆蓋率已提高到77%以上。
2022年4月,海雀村收到貴州省首張集體林“碳票”。經核算,這張碳票涉全村林地面積7346.5畝,監測期內碳減排量達34627.7噸,價值超過100萬元。12月,海雀村完成首筆碳票交易,成交的碳減排量為2620噸,成交價為14.41萬元。
“有了這張碳票,海雀村的萬畝林海就變成了‘綠色銀行’,真正實現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蔽木Uf。
貴州作為中國首批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還有很多地方和海雀村一樣,依托生態文明建設,走上了生態發展之路。
被譽為“公園省”的貴州,山川秀麗,有著良好的生態環境。但同時又是中國石漠化最嚴重的省區之一,生態系統較為脆弱。
既要守護好生態,也要治理好生態,更要發展好生態,這是貴州面對的“考卷”。貴州牢牢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在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上做文章。
近年來,貴州協同推進增綠、護水、治污、降碳等多項行動,著力在筑牢綠色屏障、打造綠色家園、發展綠色經濟上探新路、出新績。
貴州在生態文明機制改革上大膽探索,建立健全環境治理7大體系,完成生態文明建設34項核心制度改革,基本建立了多元參與、激勵約束并重的制度體系。
海雀村地處的烏蒙山區就是貴州石漠化最為嚴重的區域之一。為攻克這項“地球之癌”,貴州實施了人工造林、退耕還林等多項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
貴州省林業局有關負責人介紹,2012年以來,貴州累計完成營造林5560萬畝,實施退耕還林工程1695萬畝,綜合治理石漠化1.35萬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從47%上升到62.81%。
貴州同時位于長江經濟帶上游,全省國土面積的65.7%屬于長江流域,這也決定了貴州在長江經濟帶中重要生態屏障的功能定位。
烏江是貴州第一大河,也是長江上游南岸最大的支流。前些年,由于生態脆弱、環保問題突出,烏江曾一度拉響生態警報。
貴州持續推進烏江流域水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積極開展磷化工污染治理、全面取締網箱養魚,并率先實施磷化工企業“以渣定產”,讓“污江”重回烏江。
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是烏江流出貴州的最后一個縣。住在烏江邊上的崔蘭芝一家以前是漁民,在“禁漁令”下,如今她家已退捕上岸,通過政策補貼,轉行開起了小餐館。
昔日的貴州,守著青山,也守著貧瘠。如今生態環境持續向好,貴州將劣勢變成優勢,全力發展生態旅游、大數據、新能源、新材料等綠色經濟產業。
例如在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產業方面,貴州近年來成功引進寧德時代、比亞迪等優質企業,培育中偉新材料、振華新材料等企業上市,電子材料產業規上工業總產值在2021年和2022年連續兩年實現了翻番。
逐步增加的“含綠量”正轉變為“含金量”。數據顯示,貴州數字經濟增速連續7年位居全國第一,綠色經濟占比超過45%,世界自然遺產地、中國傳統村落、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數量均位居全國第一。
貴州省政府有關負責人表示,貴州將深入貫徹國發〔2022〕2號文件賦予的“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戰略定位,以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出新績、推進貴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為總要求,持之以恒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眼下,2023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即將舉辦,貴州作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縮影,將再次吸引全球目光。
文均福說,海雀村的生態變遷故事,也將作為實踐案例在論壇期間亮相,從一個小側面展現貴州打造“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的成績和信心。(完)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