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長沙6月27日電 (記者 唐小晴)探索科技增糧、科技增菜新路徑;創新發展院士農業;文化賦能鄉村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湖南長沙市近年創新培育鄉村發展新模式、新業態,激活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新動能,2021年被湖南省委、省政府明確為全省唯一整市推進鄉村振興示范創建的市。
2022年,長沙市第一產業增加值達451.3億元,位列中國省會城市第8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678元,排名中國省會城市第2位;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至1.6:1,排名中國省會城市第1位。
長沙縣開慧鎮印遇龍院士科技小院?!¢L沙縣委宣傳部供圖
【資料圖】
“院士農業”為鄉村插上科技翅膀
作為農業大省湖南省的省會,長沙集聚了“雜草防控院士”柏連陽、“柑橘加工院士”單楊、“油菜院士”官春云、“生豬院士”印遇龍、“辣椒院士”鄒學校、“茶葉院士”劉仲華、“水產院士”劉少軍等7位農業領域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這些院士專家團隊為長沙鄉村振興插上科技翅膀。
2022年,印遇龍院士在長沙縣建立工作室,以進一步保護“大圍子豬”品種資源、做大做強“大圍子”產業,同時開展不同飼糧對不同品種生長肥育豬生長性能和肉品質的影響研究。
“通過為期8個月的生豬對比試驗,探索高品質生豬飼養模式,為養什么品種的豬、用什么模式飼養、什么豬肉品質好提供科學依據?!庇∮鳊堈f,試驗結果顯示,豬肉中嘌呤及其中間代謝物的含量顯著減少,更適合有“減脂”、低嘌呤飲食需求的人群。
目前,長沙縣已在金井、高橋、北山等鎮布局建設優質湘豬產業集群,建設年出欄大圍子豬及雜交豬30萬頭、綜合產值超26.5億元的大圍子豬全產業鏈,致力打造“品種好、品質優、品牌響”的優質湘豬品牌。
正提速創建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市)的瀏陽已有劉少軍院士團隊工作室、鄒學校院士團隊工作室、印遇龍院士農業示范基地落戶。6月中旬,中國工程院柏連陽院士創新團隊瀏陽工作室也正式揭牌,重點圍繞鎘低積累水稻示范推廣、稻田土壤環境提質、水稻綠色高效豐產栽培技術體系等關鍵環節開展合作。
為確保院士農業落實落地,長沙還出臺了《長沙市院士農業實施辦法(試行)》,符合條件的院士及其團隊成員除享受長沙市人才政策外,還對院士工作站給予100萬經費支持,對專家工作站、院士農業工作室給予60萬元經費支持。
據統計,去年以來,長沙市共掛牌成立10個院士農業工作室,新建6個標準化、設施化、智慧化、綠色化示范基地,實施了糧食生產“四高”試驗、生豬養殖方式對比實驗、稻漁綜合種養等院士農業項目,推動了院士的糧食大面積均衡增產、飼料糧減量替代、蔬菜稀植高效栽培技術、稻漁綜合種養等新技術、新模式在長沙落地轉化。
“例如聯合柏連陽院士開展糧食生產‘四高’試驗示范,探索形成了‘五好一化’的主攻單產、力爭多增產的保障糧食安全新路徑;邀請鄒學校院士為靖港鎮蔬菜產業把脈開方,打造‘湘贏辣椒’品牌,助力靖港鎮成功創建省級農業產業強鎮。”長沙市農業農村局(鄉村振興局)黨組書記、局長戴建文舉例。
瀏陽田心村美景。 小河鄉供圖
“農文旅”融合釋放農村活力
從長沙瀏陽市城區驅車溯瀏陽河而上,一路向東70多公里,便來到湘贛之交的羅霄山脈腹地。莽莽群山懷抱著一大片平坦坡地,這就是被稱為“畫里小河”的小河鄉。
“農文旅融合發展是釋放農村活力、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路徑。”小河鄉黨委書記邵劭介紹,近年來,小河鄉大力發展綠色農產品、農民畫室等特色產業,構建了“以旅興農,農文旅互惠共贏”的鄉村振興模式。
在小河鄉新河村一間由糧倉改造的畫室里,農民畫師黃柏友正在忙碌?!按謇镩_畫室后,我就從廣東辭職回來了?,F在一個月收入穩定在3000多元,關鍵是不耽誤農活,也能照顧家人?!?/p>
目前,小河鄉共有工藝國畫、油畫和創意畫等6個畫室,像黃柏友一樣的農民畫師460名,他們農忙拿鋤頭、平時拿畫筆,畫作暢銷海外10余個國家。
圍繞“畫師群體擴大、畫作質量提升、畫室產業做強”的思路,小河鄉持續打造湘贛邊農民畫室產業基地,建設集創作、展示、寫生、研學于一體的烏石藝術寫生營地,延伸寫生研學等產業鏈,激發文化創意消費。
小河鄉還是革命老區、客家原鄉,境內紅色資源、非遺技藝、傳統文化交相輝映。近年,當地深挖“革命紅、歷史古、生態綠”等文旅資源,以網紅景點為核心,以點帶面、串珠成鏈,實現小河鄉全域皆景、四季可游。
邵劭透露,小河鄉已打造魚鱗壩、藝術街、活字印刷非遺館、星河天文臺等一批鄉村旅游打卡地,一年吸引游客30多萬人次,初步實現了村美民富。
在外經商十多年的小河鄉田心村村民房孟祥看到家鄉的巨大變化,回鄉將自用房改成農家餐飲和民宿?!?月到10月旺季時一房難求,主要是避暑游、親子游?!狈棵舷橛媱澟c村集體、村民達成合作事項,定期收購當地的農特產品,建立鄉村優質農產品產供銷鏈條,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助力村民穩定增收。
泉水湖村蔬菜種植基地。 湘江新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盤活資源壯大村集體經濟
位于長沙湘江新區(岳麓區)雨敞坪鎮的泉水湖村,是岳麓區最大的大中型水庫移民村。從一個曾經負債的“貧困村”到年入百萬元的“富裕村”,該村通過堅持黨建引領,建立產業黨建聯盟,聚合資源力量,推動村企聯動,走出了一條“黨建搭臺、村企抱團、群眾共富”的發展新路子。
想要壯大村集體經濟,無企業不興,無產業不強。根據實際情況,泉水湖村成立了土地合作社,匯總可流轉土地,為村民、合作社和經營主體搭建交易平臺,實現三方共贏;探索建立了兩本臺賬管理制度,堅持村企聯動,盤活閑置的集體資產,以土地、閑置資產、扶持資金等資產入股企業,明確保本分紅、優先股等獲益方式。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韭黃、草業、花卉、苗木、水果、油茶等20余家合作社先后在村內成立。湘潤農業、三飛家庭農場等入駐村內,4年來累計創造集體經濟收入52萬元。目前該村已有合作企業4家,年保本分紅50萬元以上。
“種植了數百畝葡萄,既銷往市場,也可供前來旅游休閑的游客自行采摘?!比w家庭農場主人周三明說,村里正著力發展中藥材白芨種植和魚菜共生特種水產養殖。
為盤活資源,長沙市開福區沙坪街道檀木嶺村成立經濟合作社,以土地流轉、房屋租賃、林場租賃等多種方式增加集體收入。頂勝水務有限公司成功流轉土地128畝,用來種植具有清潔水環境功能的微生物水草?!拔覀兇蛩阍倭鬓D222畝,與村集體一起打造魚草共生體系試驗區,共同致富。”公司負責人陶光勝說。
“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中,我們著力構建產權關系明晰、治理架構科學、經營方式穩健、收益分配合理的運行機制?!贝鹘ㄎ恼f,通過資源發包、物業出租、居間服務、資產參股等多樣化途徑盤活利用農村集體“三資”,積極探索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形式、發展模式、推進方式,長沙形成了土地合作、農旅結合、村企共建、鎮村統籌、特色種養、鄉村服務、資源開發等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完)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