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近日,7天逆回購(OMO)、常備借貸便利(SLF)、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接連下調,市場預計6月20日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大概率亦將調降。投資者擔憂貸款利率下行將使商業銀行凈息差收窄,盈利能力受到擠壓。
筆者以為,“降息”未必利空銀行股,投資者不必過度擔憂“降息”沖擊商業銀行凈息差。
首先,“降息”對商業銀行凈息差的影響有待觀察。我國貸款利率市場化程度較高,利率變化傳導機制為“OMO利率-SLF利率-MLF利率-LPR-貸款利率”,MLF利率下調后,LPR往往隨之調降。如果6月20日LPR調降幅度較大,后續季度內商業銀行到期續作的中長期貸款重定價將面臨一定壓力,凈息差也會隨之承壓;如果LPR未調降或下調幅度較小,自然對商業銀行凈息差影響較小。綜合來看,多家券商機構預計此次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別下調5個、15個基點。
其次,近期商業銀行密集下調了存款利率,行業凈息差已較此前有所抬升,避免貸款利率下行大幅沖擊凈息差。具體來看,5月15日,利率自律機制下調協定、通知存款基準利率加點上限;此后,國有大行和多家股份行先后下調了活期及部分中長期定期存款利率。不同品種的存款利率下調提升了商業銀行凈息差水平,為貸款利率下行預留了一定的空間。
再者,從市場預期層面看,適時“降息”釋放出支持實體經濟的積極信號,有利于引導市場預期,提振信心,推動貸款需求回暖。而貸款需求回暖有利于商業銀行降低資產投放壓力,提升資產收益率,進而提升凈息差水平,改善經營效益。
最后,從長期視角看,金融與實體經濟共生共榮,實體經濟好金融才會好。此次央行“降息”有利于實體經濟獲取更低的融資成本,增強內生動力,對于擴大總需求、促進充分就業、支持經濟向好發展將發揮積極作用,反過來也利好商業銀行自身的發展。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