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人民網北京6月19日電 (記者楊曦)據自然資源部消息,近日,自然資源部印發《中國陸域生態基礎分區(試行)》(自然資辦發〔2023〕19號,以下簡稱《分區方案》),將全國陸域生態系統在不同區域尺度上進行綜合分區,旨在夯實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工作基礎,為分區分類開展生態保護修復、生態監測評價預警等工作提供國家統一的基礎性框架,為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和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提供技術支撐。
《分區方案》從滿足國家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需要、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出發,立足我國自然地理格局、遵循生態系統演替內在規律,堅持系統觀念,一體化考量地上、地表、地下自然要素,綜合考量氣溫、降水、地貌、土壤、植被、土地利用類型、構造、成土母巖、地下水等要素的空間相似性和分異性,以及造成生態區域差異性的主導要素,以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成果為基底,利用空間分析技術、遙感綜合判釋技術和野外實地驗證,采用自上而下、逐級嵌套方式進行不同區域尺度綜合分區,將全國陸域(不含港澳臺地區)生態系統在不同區域尺度上分為一級生態區6個、二級生態區47個、三級生態區233個。
根據《分區方案》,一級生態區共6個。旨在為國家宏觀尺度生態安全風險評估提供基礎框架,劃分依據主要考慮季風氣候影響程度及溫度水分差異、現代地勢輪廓及大地構造格局,及其所造就的宏觀生態系統景觀差異性,并與“三區四帶”國家生態安全屏障自然格局相銜接。分區命名方式為“大地理位置+生態區”,分別為:東北生態區、黃河重點生態區、長江及川滇重點生態區、東南生態區、青藏高原生態區、西北生態區。
二級生態分區47個。作為對一級生態區的進一步劃分,該分區主要面向區域景觀尺度生態問題與風險監測評價,以及生態結構、格局、質量、功能等方面的生態修復成效評價。劃分依據主要考慮大地貌組合類型特征、生態系統類型及其組合特征、區域斷裂及成土母巖(質)型特征。分區命名方式為“大地貌類型+生態區”,并在一級分區的基礎上進行分級編號,如1.1大興安嶺生態區。
三級生態區233個。作為對二級生態區的進一步細分,該分區是開展生態監測評價預警的基礎單元,主要面向生態修復參考系設置、區域生態修復導則制定、生態恢復力評價和模擬等。劃分依據主要考慮地貌組合類型、土壤類型、植被型組及土地利用類型、一般斷裂及成土母巖(質)類等特征。分區命名方式為“地貌類型+主要生態系統類型+生態區”,并在二級分區的基礎上進行分級編號,如1.1.1大興安嶺北段中山森林生態區。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