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取走旅客藏匿在硬座空隙中的財物
被告人吳某與其妻子陳某、妻兄陳某某乘列車到石家莊,坐在8號車廂75至77號座 。失主王某在8號車廂87座。22時左右,在80、81、82號坐席下鋪上報紙睡覺。因有礙睡覺,遂將裝有24000元錢(全是百元票面,分成兩把裝)的腰包解下來插在座席下面的座椅鐵架和坐墊的空隙中。次日中午,吳某感到困倦,看見80、81、82號坐席下鋪有報紙而無人睡覺(王某從坐席下起來前去吃飯)。即鉆到該座席下睡覺。吳某躺下后,看到座席下面的橫梁上插著一個腰包,用手一摸,感覺包內有錢,就將包取下裝入褲兜從坐席下出來,告訴陳某和陳某某撿了點錢,叫二人趕緊下車。約十分鐘之后,列車到鄧州站,三人提前下車。在鄧州站,吳某將腰包打開,發現有兩疊都是百元票面的人民幣,匆匆數了其中一疊大約13000元。吳某將腰包扔掉,把錢放進自己的旅行包內,告訴陳某撿了2萬多元。并將9月19日重慶至石家莊的1390次客票,改簽為十堰至北京西的2506次列車。當晚,在2506次列車上,吳某受到了接到報案公安人員的審查,吳某不能說明錢的詳細數目,而且來源也與其妻子陳某講的不符。通過工作,吳某承認了在1390次列車坐席背向盜竊的事實。公安人員從吳某處查獲的贓款24000元,已發還失主。
二、行為人構成盜竊罪
(一)失主王某藏匿在火車硬座座椅鐵架和坐墊空隙中的財物不屬于遺忘物
對于遺忘物的認定,一方面,從財物的所有者(占有者)主觀心態來判斷;另一方面,則是財物所存在的具體空間,以及民眾對于物在此空間中歸誰所有的觀念來判斷。
(1)王某因在座位下方睡覺不舒服,將腰包插于座席下面的座椅鐵架和坐墊的空隙之中,在他的主觀意識中,自己用報紙鋪墊的“睡鋪”屬于自己控制的范圍,而且,腰包放于座位之下,這種比較隱蔽的位置,在普通情況之下不會被發現,所以才會放心的離開去吃飯。
(2)在旅客列車車廂內,不存在“遺忘物”。一件物品歸誰所有,主要是從占有的外觀形式上來區分的,而占有又因占有人對于物的控制力不同而有所不同,比如:一件放在某人辦公桌抽屜里的錢包,因占有人對于錢包的控制力大,所以,在民眾的觀念里,理所當然的被認為是某人的錢包。同樣,某房屋內的物品,以及窗戶外、院子里、墻壁上懸掛的物品,亦同樣被認為是房屋所有人占有的物品,不論占有人是否是真實的所有人,行為人若實施了盜竊等侵犯財產的犯罪行為,刑法對于其的評價結果都是一樣。但是如果把辦公室抽屜里的錢包置于鬧市之中,人們(包括行為人)就無法判斷此錢包歸誰所有了,因為在鬧市這個開放的空間里,占有人對于該錢包的控制力幾乎為零。從刑法趨善和預防的角度來考慮,運行中的旅客列車車廂作為一個封閉的空間,即使是財物所有人遺忘在車廂內的財物,根據常人對于事物的正常認知水平,也應當知道列車上的行李物品是旅客隨行所帶的財產,在確實無法明確失主時也應當由列車管理人員保管,占有人也應當是列車管理員,而非無人占有,所以,旅客忘記于客車車廂內的物品不是無主物,不是遺忘物。
(二)吳某將腰包“取走”,具有盜竊的故意
按照刑法原理,盜竊罪和侵占罪都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但是,行為人實施盜竊行為時的主觀意識與實施侵占行為的主觀意識有所不同。本案中,吳某在王某離開座位去吃飯之后,鉆入列車座席下休息時,發現了插在座席橫梁間的腰包,應當知道該腰包系王某放置于此。在明知是他人所占有的財物,即具體知道是王某所占有的財物,而乘其不在,秘密將腰包竊走,并想居為己有,完全符合盜竊罪的故意,而非侵占罪的故意。刑罰270條第二款規定的將他人的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退還的的情形中。行為人取得財物時,并不能明確的知道其所取得的“遺忘物”或者“埋藏物”應歸某人或某部門所有。在此中情形下,行為人取得該物時的主觀意識為自己理所當然、應當取得該物。而本案中,吳將該腰包取下后,匆匆提前下車是怕被失主發現;在被民警盤查時撒謊,也有恐罪行敗露的因素??梢妳悄车闹饔^意識中具有秘密竊取的心理認識,反映在其取得財物的行為上則具有秘密竊取他人財物的行為特征。所以,吳某具有盜竊罪的故意,而非侵占罪的故意。
綜上,本案以盜竊罪定罪量刑,符合主客觀相統一原則,符合罪行相適應原則。
標簽: 取走旅客藏匿在硬座空隙中的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