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一個月來,A股市場回落調整,不少投資者感到無所適從。但資本市場并非沒有亮點,比如權益類ETF就成為“吸睛”又“吸金”的投資標的。
據Wind數據,截至5月28日,ETF份額達到1.66萬億份,比年初增加2101.27億份,漲幅為14.53%;總規模達到1.69萬億元,為歷史新高,增加699.34億元,漲幅為4.32%。除了ETF總量變化之外,上周股票ETF實現資金凈流入近160億元也是一個亮點。
ETF規模逆市增長,且股市回落也沒有影響到資金繼續流入,為什么?筆者認為,這與ETF的投資者結構變化有一定關系。在2021年之前,股票ETF中機構投資者占絕對優勢。2021年這一狀況被打破,個人投資者占比達到54.52%,2022年為50.85%。今年新成立的股票ETF中個人投資者占比超過80%。“散戶化”已經成為股票ETF的重要特征之一。
統計顯示,近年來A股市場機構投資者持股和交易占比穩步上升,個人投資者交易占比逐步下降到60%左右。顯然,有一部分個人投資者把錢轉移到了ETF上。筆者認為,出現這種變化,有兩個原因:
一是基金公司提供的產品適應了投資者需要。
ETF的特點是組合投資,在股票熱點輪動快、股價波動大的情況下,投資者參與組合投資勝算更大,風險更小。去年4月份,中國證監會發布《關于加快推進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要求切實提高公募基金“服務居民財富管理需求”,提出“大力推進權益類基金發展,支持成熟指數型產品做大做強,加快推動ETF產品創新發展,不斷提高權益類基金占比”。一年多來,圍繞高質量發展這一主線,公募基金行業做出了許多改進,且取得了一些成效。個人投資者“涌入”股票ETF,說明這一投資渠道受到了普遍認可。
二是個人投資者對權益類ETF的認知日益加深。
隨著A股市場化程度進一步提升,機構博弈的特征越來越明顯,散戶“虎口奪食”的難度越來越大,于是將注意力轉移到了兼具股票和基金特點的權益類ETF身上。
分散投資風險、操作相對簡單、交易成本低是權益類ETF產品的共有優勢,而其中寬基ETF具有覆蓋行業廣的優勢,可以為個人投資者提供比較均衡的投資機會,而行業主題ETF的大量涌現,則為個人投資者提供了更具個性的投資標的。投資權益類ETF可以部分降低市場風險,與個人投資者“一拍即合”。
ETF“散戶化”是一件好事,但好事更要做好。需要注意的是,更多個人投資者參與ETF,帶來了增量資金,活躍了市場,但“追漲殺跌”行為也有所增加。這也提醒各方,投資者教育工作絲毫不能放松。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