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日,內蒙古包頭警方公布一起利用人工智能換臉技術實施詐騙的案件。相較于傳統電信詐騙,此類詐騙利用AI換臉技術繞過面容核驗等防范措施,更具欺騙性。為AI換臉技術加裝安全網尤為必要。
人工智能技術在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一定風險。以AI換臉技術為例,普通用戶獲取教程并不難。除被用作電信詐騙,AI換臉還被用于冒充名人直播帶貨,合成視頻販賣營利,甚至誹謗、敲詐勒索他人等。
AI換臉技術打破了眼見為實的傳統認知,如不加干預,隨著技術迭代升級,AI換臉或將愈發逼真,反詐防騙難度進一步加大,因驗證身份帶來的交易成本也將提升。技術研發者、平臺運營方以及監管部門等有責任堵住漏洞,防范AI換臉野蠻生長。
要為AI換臉技術劃定紅線。目前,對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治理,已告別無法可依。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使用原則、規則得以確立,各方權利、義務與責任基本明確,有利于AI技術濫用的源頭治理。各類科技企業、開發者也應主動開展合規自查,引導技術向善。
要從根源鏟除AI換臉詐騙賴以生存的土壤。人臉的深度偽造,離不開對目標人臉的模型學習與面容合成、通信協議破解技術的配合。公安、網信等部門應形成合力,從數據安全、技術研發、圖像傳播等方面全鏈條打擊AI技術濫用行為。各平臺也應對用戶上傳的圖像進行技術處理。
要以科技賦能提升用戶反詐能力。AI換臉雖可暫時蒙騙人眼,但在技術層面的留痕卻難以被掩蓋。要加快推動AI生成圖像識別、鑒真技術的應用,短視頻平臺、社交軟件等要對合成圖像進行顯著標注,幫助用戶辨別真偽,讓詐騙無處遁形。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史書一)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