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年來,我國農村地區出行需求快速增長。數據顯示,農村地區機動車保有量、駕駛人數量均年增1100多萬,農村群眾生產生活的交通環境不斷完善。公安部交通管理局近日召開現場會,要求各地為農村群眾出行創造良好道路交通環境。
2022年以來,一次死亡3人以上較大交通事故同比下降18.2%,未發生重特大交通事故,農村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也要看到,農村交通安全形勢復雜多變,群死群傷事故階段性、局部性多發的局面依然突出,風險不可輕視。一方面因為農村地區本身道路基礎條件較差,群眾交通安全意識較差;另一方面則因為管理力量和水平存在短板,特別是隨著縣域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進程加快,城鄉融合衍生出一系列農村出行新形態,比如貨車流量提升、日常通勤頻繁和務農務工集體出行等,快速增長的農村交通與傳統的管理模式之間的矛盾更加明顯。
實現鄉村振興,更需交通先行,尤其需要通過高水平治理,來應對農村交通安全領域的新挑戰,預防和減少道路交通事故,保障群眾出行安全。
農村道路里程長,交管警力有限。解決管理力量不足的問題,除了要優化城鄉警力配置,加強農村地區交警中隊規范化建設,推進農村派出所參與交通管理工作,還要善用協同共治力量,深化警保合作“兩站兩員”建設,推動勸導員與農村護路員、農機服務員等力量融合,專群結合,發揮合力。
在一些邊遠鄉村,由于客運班線少、運營時間短,超員超載甚至乘坐非載客車輛出行的情況時有發生。急需優化農村地區道路客運安排,最大程度保障農村群眾出行需求。同時在重點交通違法勸導管控上再加力,并加大對違法超員、違法載人等問題的執法力度。
部分農村群眾安全意識薄弱,一些駕駛人長期無證駕駛。為此需進一步擴大農村交通安全宣傳和便民服務覆蓋面。既要針對“一老一小”、進城務工人員等重點群體提升交通安全宣傳警示工作的精準度和效果,又要通過多種渠道向農村群眾解讀好、落實好交管“放管服”舉措,引導其用好“12123”APP等渠道辦理業務,讓群眾切實享受到“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的便利。 (作者:曾詩陽 來源:經濟日報)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