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產業振興是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的重中之重。日前,記者從廣東省汕頭市龍湖區鷗汀街道了解到,該地立足破解村鎮一級工業經濟發展難點,在土地流轉上大膽破題,通過社區提供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作價出資、街道申請專項債券資金投入、定向合作打造村鎮級工業園區,積極探索。這種模式也被當地稱為“鷗汀模式”。
據介紹,“鷗汀模式”突破傳統零星收儲土地的做法,破解農村低效用地的掣肘,充分發揮街道屬地主導作用,統籌轄區土地資源,打造新型工業集聚區,走出“工改工”新路子,助力汕頭市走“工業立市、產業強市”道路。
走進鷗汀街道,記者眼前這片空地就是“鷗汀模式”工改工項目。記者了解到,這片建設用地屬于鷗汀街道蔡社經聯社,共有37畝,原來一直處在零散出租或者荒廢狀態,社區集體幾乎零收益。街道經過調查發現,該地塊地理位置優越,具備良好的便利的交通條件。但為何一直難以得到良好的發展呢?在農村社區一級實施“工改工”究竟難在哪里?
究其原因,首先是征地難。鄉村地區往往土地產權復雜,土地流轉流程繁瑣,且大量土地零散分布,不利于集約發展。其次是資金難,集體收入低。第三是主體難。傳統的改造模式,需要引進企業作為改造主體,不但需要承擔企業經營風險,而且企業也更青睞投資中心城區改造項目。
鷗汀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楊坤標表示,為改變這一狀態,街道大膽創新,采取“街道出資居委出地”合作模式,即街道申請專項債券資金投入,負責合作項目所涉及的費用;社區提供集體用地一定年限的使用權,根據第三方評估作價入股,定向合作打造村鎮工業園區的“工改工”模式。這使得土地價值實現高增值提升,集體經濟取得高利潤收益,債券資金取得高標準回報。而且,這一模式也讓土地所有權還一直掌握在村集體手中,讓村民吃了一顆定心丸。
根據第三方評估,鷗汀街道投入資金占比80%,蔡社社區集體土地作價占比20%,項目建成后,街道和社區各分得一定比例的建筑物面積。建設的高標準現代化村鎮工業集聚區,扣除專項債本金和應付利息后,預計年投資利潤率約6.8%,財務收益率為7.3%,集體經濟每年收益500多萬元。對此,龍湖區鷗汀街道蔡社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蔡仕乾充滿期待。他說,這個“工改工”的項目讓大家看到了機會,村民們也希望這個合作方式方案能盡快落地,早日盤活這片土地,早點實現收益。
楊坤標說,通過這種街道出資、社區出地、合作定向進行工改工的這種鷗汀模式,實現了土地資源的高效利用、園區的高標準建設、集體收入的持續高收益和債券資金的高回報。(經濟日報記者 鄭楊)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