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5月12日電 (記者 陳溯)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黨委委員、總規劃師張益國12日表示,可再生能源是實現“雙碳”目標的主要途徑,發展可再生能源是減碳不減生產力的重要支柱;我國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足夠支撐碳中和目標實現。
(相關資料圖)
當天,在中國新聞社與能源基金會聯合舉辦的2023年第一期國是論壇之“能源中國”上,張益國以“以立為先,加速發展可再生能源”為題發表了主題演講。
張益國表示,當前,應對氣候變化、加快能源轉型已經成為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占全球經濟總量90%的國家都作出了溫室氣體凈零排放承諾。
“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是加快能源轉型、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睆堃鎳硎?,當前,超過140個國家設定了可再生能源電力發展目標,超過100個國家制定了風電、光伏等新能源支持和優惠政策,特別是歐洲國家,在近期地緣政治因素等影響下,雖然短期重啟煤電以確保供應安全,但同時也進一步加快了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步伐。
對于中國來說,張益國表示,中國提出“雙碳”目標,有外因,有內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減緩未來氣候變暖,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也是大國責任。
“實現我國雙碳目標,可再生能源是主要途徑?!睆堃鎳硎?,發展可再生能源是減碳不減生產力的重要支柱。我國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風電技術可開發量是109億千瓦,光伏技術可開發量是456億千瓦,水電技術可開發量是6.87億千瓦,足夠支撐碳中和目標的實現。此外,可再生能源技術及產業基礎良好,規?;l展能力強,2022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累計裝機容量首次超過煤電裝機容量,達到12.13億千瓦,全產業鏈國際競爭優勢明顯。
張益國表示,當前可再生能源發展還面臨著土地空間、并網消納、安全運行、經濟性等難題和挑戰。針對這些問題,他提出建議:
一是適度超前規劃建設可再生能源。在經濟形勢向好、能源消費總量穩中有升、彈性調節的背景下,應適當超前規劃建設可再生能源,以保證在能源消費總量需求超預期增長的情況下實現非化石能源占比目標。
二是保障可再生能源合理開發空間。技術層面,推進光伏發電、風電技術進步及適應性提升,減少風電光伏項目用地需求。項目層面,通過廢棄礦區、與建筑融合、分散式開發等方式,提升新能源項目開發土地需求的靈活性。機制層面,在國土利用中預留合理空間,將可再生能源資源有效開發利用納入國土空間規劃體系。
三是全面提升電力系統韌性和彈性。首先,要科學合理開發水電,將水電作為構建流域多能互補綜合綠色能源基地的戰略支撐點和戰略保障。加大力度推進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全面提升系統調節能力。還要注意發揮煤電兜底保障作用,推動煤電轉型升級、清潔發展。同時,針對消納問題,要構建適應新型供需關系的電力交互平臺,發揮大電網資源配置作用,推動主干網架提質升級、柔性化發展,推動分布式智能電網由示范建設到廣泛應用,促進分散式新能源并網消納。
張益國表示,完善政策與市場機制,除了優化高比例新能源背景下電網調度運行機制,還需完善電價機制,考慮新能源存量項目和新增項目的經濟性差異,分別執行激勵力度不同的“保量保價”與“市場化交易”相結合的“雙軌制”價格機制。
“中國的可再生能源發展要敞開胸懷與國際進行合作,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擁抱國外成熟先進技術,助力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睆堃鎳f。(完)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