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農業農村正成為投資興業的熱土。最新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第一產業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425億元,同比增長0.5%。農業農村部預計,未來5年到10年,農業農村投資需求近15萬億元。
種種跡象表明,農業農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資金支持。2020年以來,第一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逐年下滑。2020年增速為19.5%,2021年為9.1%,2022年為0.2%。這既有新冠疫情等超預期因素影響,也顯示出農業農村吸引投資的迫切性?,F在城市建設得差不多了,但是鄉村需要建、應該建的還有很多。去年以來,中央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對基礎產業拉動很大。據測算,改造1畝設施大棚就可拉動鋼材消費近2噸、水泥0.5噸。
民間投資占第一產業固定資產投資的大頭。從過去的脫貧攻堅到如今的鄉村振興,從城鄉一體化到工農一體化,社會資本的投資潛力是巨大的。傳統農業由于周期長、風險大、效益低,很難吸引較大規模的社會資本進入。然而,我國農業正在向現代農業轉型,鄉村更是蘊含著無限機會。無論社會如何發展,工業化進展到哪一步,農產品始終是消費者的硬需求。不同于傳統農業,現代農業雖然投入大,但對技術、管理、人才等要素的帶動能力更強,單位面積或勞動力經營效益更高。
不過,有的農業農村投資明顯沒投到點上,甚至南轅北轍。毋庸諱言,資本的逐利性和短視性使得一些項目到農村“掛羊頭賣狗肉”。比如,有些地方把農業大棚搞成了鄉村別墅,觸碰了耕地紅線,影響了糧食安全;有的項目流轉土地后卻不經營,只為牟取政府涉農補助和項目扶持資金;有的資本片面追求利潤,竭澤而漁,影響了生態環境,破壞了鄉村肌理。這既損害了農民利益,也給農村留下隱患??梢?,農業農村投資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尤其要避免過度逐利帶來的不利影響。
一直以來,農業農村投資的資金供給方和項目需求方信息嚴重不對稱,一面是大量社會資本閑置,難以找到好的投資渠道;一面是農業農村關鍵環節領域亟待突破,卻苦于資金不足。其實,鄉村需求和資本投入之間,完全可以找到最大同心圓,即“投資點”。所謂“投資點”,就是鄉村振興真正需要的投資,是能保障農產品供給的投資,是能帶動農民增收的投資,是保護鄉村生態的投資,是彰顯鄉村價值的投資。
“投到點上”,意味著社會資本要遵循法律制度和市場規律。僅靠情懷感召或奔著補貼,不了解市場風險,盲目上規模,就難免有經營風險。急功近利,想掙快錢,投資“三農”絕非上策。唯利是圖,觸碰紅線,搞耕地“非農化”,也將得不償失。要健全財政金融和社會投入聯動機制,引導更多資金投向高標準農田、倉儲保鮮冷鏈物流、現代設施農業等迫切需要資本且資本也有所長的“三農”重點領域,既讓資本獲得合理回報,也能形成投資拉動效應。
各地不妨把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的重點產業和領域展示出來,既展示投資空間,又提供參考指引,并用市場辦法、改革舉措激發投資活力。要穩步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扎實搞好確權,穩步推進賦權,有序實現活權,為農村資源市場化創造條件。要鼓勵社會資本根據各地實際和自身稟賦,創新投融資模式,通過獨資、合資、合作、聯營、租賃等途徑,采取特許經營、公建民營、民辦公助等方式,穩妥有序投入鄉村振興。(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喬金亮)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