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記者18日從農業農村部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品種培育支撐糧食單產提升的潛力巨大。隨著生物技術等育種新技術廣泛應用和研發投入的不斷加大,未來可為農業用種提供更多的品種選擇。
今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了主攻糧食單產提升的重點任務,在措施上重點要強化藏糧于技的物質基礎,向科技要產量、要產能。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副主任劉信表示,種子作為農業的“芯片”,支撐單產提升的潛力還很大。從我國生產實踐看,品種對于農業生產貢獻很大。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糧食產量從2000億斤逐步攀升到了1.3萬億斤以上,平均畝產從68.6公斤增加到了387公斤,良種功不可沒。例如,近十年來,玉米品種鄭單958、先玉335等在生產上大面積推廣應用,畝產從331公斤提高到了419公斤,增加了27%。
從國際先進水平看,挖掘品種增產潛力還很大。劉信介紹,據調查統計,我國2021年國家大豆品種試驗畝產在149公斤到236公斤之間,玉米品種試驗畝產在565公斤到1043公斤之間,接近或者超過美國大田的畝產水平。但從我國大田單產水平看,大豆、玉米品種平均單產只有國家品種試驗單產的70%左右,也僅相當于美國大田單產的6到7成,與國際先進水平還有不小的差距。通過持續品種選育和技術集成,將現有品種的增產潛力充分挖掘出來,有利于盡快縮小與大田產量和試驗產量之間的差距。
從種業科技進步看,培育優良品種步伐正在加快。劉信表示,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大育種創新攻關力度,品種選育數量大幅增加,品種類型不斷豐富,一批高產穩產、優質綠色新品種加快推出。比如,水稻優質品種占比在逐年增加。2022年,國審米質達到國標二級以上優良品種占比首次超過6成,兼具綠色、優質、高產的“三好”品種就有22個。
“目前,我國良種對農業增產的貢獻率只有45%,距離歐美發達國家60%以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隨著生物技術等育種新技術廣泛應用和研發投入的不斷加大,未來的品種培育潛力仍然巨大,可為農業用種提供更多的品種選擇,更好地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眲⑿耪f。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