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中國經濟網評論員子房先生認為,網絡世界里,流量也是一種權力。只要是權力,就會遵循我們熟悉的運行規則——不受制約的權力無法避免被濫用。如果再與無節制的資本相結合,那后果可想而知。無論是推動新業態發展還是保護消費者權益,對探店出現的問題都不能聽之任之。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那叫一個地道,那叫一個美!”“我不允許你們還不知道,還有這么好吃的寶藏店!”……如今,打開短視頻平臺,很多人在不經意間就會被形形色色的博主探店視頻“投喂”。那些精致的美食圖片、考究的文字描述,再配上大快朵頤的畫面,總能刺激到大家的味蕾和消費欲望。
所謂話筒一響,黃金萬兩?!熬葡悴慌孪镒由睢币咽抢宵S歷了,抓住“每個人都能成名15分鐘”的機會,就可以成為“弄潮兒”。借助博主探店視頻,越來越多原本“藏在深閨人未識”的店鋪被發現。如果店家品質過硬、探店真實可靠,上可“提振消費”,下能讓消費者、博主、商家實現“三贏”,豈不樂哉?可惜,“帕累托最優”總是難以實現。
隨著探店模式被更多的人借鑒,商業化相伴而來,探店形成了一條成熟的產業鏈條,但眼下有點“變味兒”了。當一些博主探店以“拋開事實不談”為手段,“給錢就夸上天,不給錢就抹黑”的現象也就成了必然。一方面,在“閉眼夸”的內容誤導下,不少顧客到店消費后才發現言過其實,本想“避雷”卻成了“踩雷”。另一方面,有的博主故意給“不聽話”的商家制造負面輿情,企圖“霸凌”或“白嫖”,仗著“粉絲多”肆無忌憚地擾亂市場。
探店亂象背后,大多都與“流量”二字有關。有句名言說得好,話語即權力。從某種角度來說,在網絡世界里,流量也是一種權力。只要是權力,就會遵循我們熟悉的運行規則——不受制約的權力無法避免被濫用。如果再與無節制的資本相結合,那后果可想而知。毋庸置疑,權力當“善用”,流量要“規制”。無論是推動新業態發展還是保護消費者權益,對探店出現的問題都不能聽之任之。
就平臺而言,在賺得“盆滿缽滿”的同時,還需要負起責任來。比如,有的平臺就發布了《餐飲探店規范》,對商家和網絡達人探店推廣行為進行了一定約束。重要的是,要界定好博主探店的屬性。如果是拿錢推廣,就應明確標注為“廣告”,既提醒網友不要輕信,也對主播起到監督作用,一旦出現虛假宣傳,可以按照相關法律規定進行追責。
從監管層面來看,中央網信辦不久前部署開展“清朗·從嚴整治‘自媒體’亂象”專項行動,其中“要探索運用經濟手段強化‘自媒體’監管”引發廣泛關注。為此,有關監管部門可以考慮將規范探店行為納入專項行動中,不僅能夠督促平臺加大管理力度,讓唯利是圖者無機可乘,而且可以引導從業者自覺提高從業能力,真正做到對內容負責。
我們當然能夠理解,商業原則不斷滲透到社會的各個角落,追求利益最大化成為一些人的選擇,探店從個人“愛好”發展成一門流量“生意”也是不可避免的趨勢。曾有位探店博主說得好,“推薦的東西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把真實體驗、感受說出來,讓大家去判斷、選擇?!彼^目光所及之處,金錢必然相隨。但或許目光之外,應當還有其他東西吧。(中國經濟網評論員 子房先生)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征稿啟事。
相關文章:探店變“探錢”,監管漏洞應及時補上
博主探店不能“吃相難看”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