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三高”的危害,相信大家已經很熟悉了,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結構的改變,另一種威脅健康的危險因素“第四高”——高尿酸“異軍突起”,并呈年輕化趨勢。據了解,我國高尿酸血癥患者約有1.77億人。高尿酸是吃出來的嗎?高尿酸有哪些危害?我們請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康復醫院泌尿與代謝康復中心住院醫師吳佳昕為您解答。
尿酸是怎么產生的?
尿酸的合成是二氧化碳、人體氨基酸、磷酸核糖以及三磷酸腺苷共同參與的,通過體內某些酶的作用形成腺嘌呤,而后在黃嘌呤氧化酶或者次黃嘌呤氧化酶的作用下,最終生成尿酸,簡單來說,尿酸就是體內嘌呤代謝的最終產物。
那什么是高尿酸血癥?在正常嘌呤飲食狀態下,非同日兩次空腹狀態下測量血尿酸,男性血尿酸值高于420μmol/L,女性血尿酸值高于360μmol/L就是高尿酸血癥。
尿酸產生后的2/3是經過腎臟來排泄,當腎臟功能不好時,尿酸排泄的能力減弱;尿酸產生后的1/3在腸道經細菌分解處理,當腸道功能欠佳時,分解尿酸能力隨之下降。而利尿劑、免疫抑制劑(環孢素A)等藥物的使用,則會增加近曲小管重吸收尿酸,進而導致血尿酸水平的升高。
這些因素都會導致尿酸分解、排出受到影響,只能排出其中一小部分,而大部分都滯留在血液里,造成體內血尿酸水平升高,從而導致高尿酸血癥。
高尿酸是吃出來的嗎?
很多朋友都認為,高尿酸血癥就是因為飲食習慣不好導致的。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盡然。一般來說,人體血液中的尿酸約20%是來源于外源性嘌呤食物的攝入,其余將近80%的血尿酸,是來自于人體自身代謝所產生的。從食物中攝取的外源性嘌呤極少被機體利用來參與人體的核酸合成,大部分都被分解轉化為尿酸,因此,短時間大量的高嘌呤飲食的攝入,是可以增加血尿酸水平的,對于高尿酸血癥的朋友來說,是非常容易誘發痛風發作和加重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因素。
一般人正常吃飯的話,每日可攝入的嘌呤約為600-1000mg,如果嚴格控制高嘌呤食物的攝入,也僅能降低血尿酸值約60-120μmol/L左右。
因此,試圖僅僅通過單純的飲食控制,就想讓血尿酸水平下降到正常,這種做法是片面的,不是長久之計。因此,關注尿酸的排出更為重要。
高尿酸會引起哪些疾病?
腎臟疾病 血尿酸增高,會讓更多的尿酸結晶沉積,直接造成腎血管損傷和慢性腎間質疾病,引起急、慢性尿酸性腎病、尿路結石、腎功能不全等疾病;反之,腎功能不全也是導致高尿酸血癥的重要危險因素。
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 研究顯示,血尿酸水平每增加60μmol/L,高血壓發病的相對危險增加13%,冠心病死亡的風險增加12%。高尿酸血癥患者發生腦卒中的風險增加47%,腦卒中死亡的風險增加26%。
痛風性關節炎 大量尿酸鹽結晶沉積在關節腔內,可誘發痛風性關節炎。表現為在深夜突然出現關節疼痛,呈撕裂樣、刀割樣疼痛,伴關節紅腫,局部皮膚溫度升高,嚴重時影響走路。
糖尿病 研究顯示,血尿酸水平每增加60μmol/L,新發糖尿病的風險增加17%,高尿酸血癥患者中20%-50%的人患有糖尿病。反之,患糖尿病的時間久了,也會影響嘌呤的代謝。
肥胖和高脂血癥 研究顯示,高尿酸血癥人群中合并高脂血癥、肥胖的比例分別在女性和男性中高達68%和71%。而且肥胖的人不注意控制飲食,很容易發生尿酸高。一部分患者經過正規有效的降尿酸治療之后,體重也有所改善。同樣,規范降血脂治療也有利于降低血尿酸。
哪些人群需要警惕高尿酸?
缺乏運動、喝酒吸煙、不規律生活、精神壓力大、熬夜勞累、高嘌呤飲食、高血壓、高血脂、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腎臟病、絕經后女性等與患有高尿酸血癥有很大關系。
例如,絕經前女性的雌激素有利于促進尿酸排泄,進而防止尿酸鹽沉積,但絕經后,缺少了雌激素的保護,就會導致痛風發病率提高。
怎樣保證尿酸保持正常值?
建立合理、營養均衡的飲食計劃 養成健康生活方式,避免高嘌呤食物(海鮮、動物內臟、濃肉汁湯等)的大量攝入,每日嘌呤攝入量<150mg;蛋白質來源首選含嘌呤低的食物,如牛奶、雞蛋等;禁飲酒,酒精代謝可使血液里的乳酸濃度升高,乳酸可抑制腎小管分泌尿酸,使腎排泄尿酸的能力降低;少吃甜食及含有果糖的飲料、多飲水和堿化尿液可以促進尿酸排泄;另外不同的食物制作和烹飪方式,比如水煮或焯,可降低食物的嘌呤值。
適量運動,控制體重 多運動,以微微出汗為準,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如游泳、簡易瑜伽、騎車等,促進新陳代謝率,提高精神愉悅度。
堅持科學用藥 降尿酸需要長期、系統的治療,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醫生的規范指導下,量身定制個體化降尿酸方案。
慎用藥物 慎用可能影響尿酸排泄的藥物或可以使尿酸升高的藥物:如阿司匹林、氫氯噻嗪、抗結核藥等。
重視常規體檢 這對于無癥狀高尿酸血癥患者更加重要,普通的常規抽血即可反映血尿酸值是否超標,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做到防患于未然。
□本報記者 陳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