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立秋后,伴隨著幾場降雨,高溫天氣暫緩,但悶蒸模式仍未退場。天津市名中醫、市中醫一附院風濕免疫科主任劉維提醒市民,雖已立秋,但“立秋”不等于“入秋”,眼下仍處末伏階段,暑熱可能還會持續,但此后晝夜溫差將逐步加大,市民衣食住行方面要逐步進行調整。
調整作息應對“秋乏”
立秋過后,早晚逐漸涼爽,白晝變短,常有“秋乏”的說法,此時應當注意調整作息時間,保證充足睡眠,宜“早臥早起”。立秋后,并不意味著真正入秋,“秋老虎”可能還會發威,但晝夜溫差會逐漸加大,市民需注意防止夜間著涼,夜間少用空調,可趁早晚清涼時分勤開窗通風,流通空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出汗后應用干毛巾擦干,或及時洗澡換衣,以防感冒。
亂“貼秋膘”不可取
飲食方面,民間素有“貼秋膘”的說法,以備過冬御寒之用,指的是炎熱的夏季,食欲欠佳食量少,能量消耗大,但是現代社會的飲食結構不同于古人,夏季飲食可以保障我們攝入足夠的脂肪、蛋白質和營養,無需“貼秋膘”,亂“貼”會適得其反。隨著天氣慢慢涼爽,市民的胃口也逐漸打開,開始本能地為迎接冬季作儲備,但此時不宜過多食用肥膩食物。盛夏的余熱未消,濕氣未散,若過食肉類加重胃腸負擔,則易出現反酸、腹瀉等胃腸道癥狀。秋季各種水果上市,瓜果雖好,但應謹記“秋瓜壞肚”,在享受美味的同時應有所選擇和節制,以防損傷脾胃陽氣。慢慢進入秋季后,燥氣當令,容易耗傷津液,出現皮膚皸裂、口鼻干燥、口渴咽干等癥狀,人也更易發生感冒,因此要注意滋陰防燥。飲食當堅持“少辛多酸”的原則,以清潤、收斂為主,盡量少吃蔥、姜、蒜、辣椒等辛辣食物,多吃一些甘味、酸味的滋陰潤肺食物,如蜂蜜、銀耳、雪梨、百合、荸薺、甘蔗、蓮藕等。
運動量應循序漸進
運動方面,天氣逐漸涼爽后,人們的室外活動會逐漸增多,但要避免大量運動。從夏入秋,人體的精氣都處于收斂內養階段,身體內的濕熱沒有完全消退,運動也應順應這一原則,運動量應由小到大,循序漸進。鍛煉時以身體有些發熱、微微出汗,鍛煉后感到輕松舒適為標準。尤其是中老年人更要注意。相同的環境,相同的運動強度,中老年人的承受能力要低于年輕人,宜選擇太極拳、八段錦等比較輕緩的運動,在一早一晚進行鍛煉。運動前要有5至10分鐘的暖身運動,運動后也要有數分鐘的緩和運動。
排解不良“悲秋”情緒
過一階段天氣將轉涼,落葉滿階等自然界天氣變化,也容易讓人有“悲秋”情緒,容易出現焦慮、失落等心理問題。因此,要收斂神氣,舒暢情志,培養樂觀精神。尤其是老年人更應心情平靜,要避免緊張、焦慮、惱怒等不良情緒的刺激,防止情緒大起大落??煞e極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會活動和體育鍛煉,以排解不良情緒。(津云新聞編輯孫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