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二手車網絡交易平臺越來越多,“人人車”打出賣家與買家直接交易,無中間商賺差價的旗號,看似將二手車行工作人員、車販子等踢出門外,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經過華商報記者一個星期的暗訪,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
而人人車內部人士爆料,不少二手車車行工作人員扮演成車主,在人人車交易平臺上出售二手車,而平臺公司心知肚明卻瞞著客戶交易。
隨著二手車市場越來越大,二手車通過專業市場或網上信息發布平臺交易已成為常態。但無論你通過何種渠道,二手車行工作人員都能想辦法浸透。不少“車主”就是二手車行工作人員充當的。
>>市民經歷
“車主”竟然是二手車行工作人員
近日,剛參加工作的小田想買一輛幾萬元的二手車,他查看幾個網絡交易平臺后,選擇了人人車的網絡交易平臺。在人人車的App上顯示一臺雪佛蘭科魯茲,售價是4.55萬元,一名自稱車主的董先生推薦:“這輛車剛買沒多長時間,2011年4月上牌,行駛10.23萬公里。平時用車更多的是一家人自駕游。雖然公里數稍多一些,但我駕車不暴力,自駕游的時候從沒拖過底,沒出過什么事故,至今車看起來還很棒。外觀很時尚……純個人一手車。雖然車齡稍微有些長,但平時對車愛護有加,并且一直停在地庫,車漆保養得很好,內飾也非常干凈,性價比很高,喜歡的話就趕快聯系我吧。”小田看到這些話,直覺是車主把自己的車放到人人車平臺上交易。
小田介紹,5月15日下午4時許,人人車的一名銷售人員聯系他后,就去了西安市東三環的南殿路看車。一起去的還有小田的朋友。當時車牌號是陜A50CXX,他很中意這臺車,半個小時后就決定要買,就現場跟“車主”董先生以及人人車三方簽訂了二手車買賣合同。小田在人人車系統用微信支付了3000元定金,約定車輛41000元成交,然后三方離開現場。
然而5月18日上午,當時跟小田一起看車的朋友無意間在東郊一家4S店二手車展廳里看見了這輛車,于是電話通知了他。聞訊后,小田趕到這家4S店,仔細查看了車的里外,確定就是他當初看的那輛車。他就打電話質問人人車工作人員,該工作人員見露餡了,就承認了這輛車是4S店的二手車收購部收購的車輛,是車商的車而不是車主本人的車輛,但針對小田提出的退款卻一直不答應。
小田非常生氣地對華商報記者說,人人車二手車交易平臺,承諾的是車主與買家通過交易平臺直接交易,沒想到當初見他的“車主”竟然是二手車行里的工作人員,人人車銷售人員明知道此事,還合起伙來騙他?,F在他們的騙局被揭露了,還拖著不給他退還3000元的定金。
>>記者調查
車行人員冒充車主與記者見面
小田在人人車平臺上發現的二手車行假冒個人賣車,這是個案還是存在普遍性?華商報記者在人人車內部人員的指導下,兵分兩路進行跟蹤調查。
5月19日下午4時,第一路記者通過人人車App挑選了一款紅色的途觀越野車,當時的價格是12.68萬元,顯示已經優惠了1800元。廣告上說,這輛車是一個公司職員要賣的。在平臺上,賣家閆女士介紹:這輛車是我平時上下班代步用的,2012年8月上的牌,到現在11.07萬多公里,正是車的最好時候!都是上下班代步使用,所以使用強度不大,來回也就十幾公里。外觀穩重耐看,操控性好……除了正常保養基本上都沒有修過,車況非常好,買回去直接就可以開。由于換車所以才忍痛割愛!買到就是賺到!
看到這則信息后,記者點擊了預約看車。
5月19日下午,人人車銷售員李師傅打來預約電話,約定20日上午9時看車,在西安西郊棗園南路見面。20日上午9時,李師傅再次打電話稱,需要上午11時才能見面,車主臨時有點事情。
直到中午12時左右,在李師傅陪同下,記者才在棗園南路等到了“車主”,不過換成了男的。
通過人人車平臺查看該車圖片,有的顯示后座有學生的書包,后備箱內有行李、孩子的足球等雜物,顯得特別家庭化。事后記者才知道,這些都是二手車行工作人員做的一個局,書包等都是故意放置在里面的。
就在第一路記者約見車主的前一天,即5月19日,根據內部人員指點,華商報記者在天臺七路的春江源二手車行店里見到了這輛紅色的途觀越野車,雖然車行將前車牌用“二手車”三個字擋著,但車后仍然能清楚看到車牌號是陜A05VXX。
5月20日上午,也就是人人車銷售人員約第一路記者看車的時間,第二路記者看到了二手車行的畫面:上午9時左右,該車行開門后挪車,上午10時左右,車行人員不停接聽人人車銷售員李師傅催促的電話,(當時第一路記者和他在一起),在確定買家到場后,11時20分,春江源二手車行一名男工作人員將擋在車牌前的“二手車”字樣摘掉,駕車出發,一直到棗園南路。在“車主”、人人車銷售人員、第一路記者短暫的查看車輛后,12時40分,這輛紅色的途觀車又回到了春江源二手車行。
由于華商報記者事先從人人車內部人員處得知該車為二手車行里的車輛,所以記者在與“車主”(實際上是車行男工作人員)對話時,專門測試了一下他的身份。
華商報:這車看著還不錯,平時不太開吧!
“車主”:平時不太開,經常放在家里。
華商報:你的車都購買什么保險?能查到該車事故報案嗎?
“車主”:只買了交強險,沒有買商業險。
華商報:你為什么不購買商業險,車開出去多操心啊!
“車主”:平時不太開也就沒有買商業險。
華商報:這車是你的不?看一下車的手續行不?
通過車內后觀鏡,記者看到“車主”低著頭很不情愿,答非所問。因為記者執意要看相關手續,他才勉強同意。
“車主”:看吧,有一些手續在車上呢。
華商報:原來的車主姓侯,去年6月還過了一次戶。人人車平臺上稱車主是女士,怎么現在變成男士了?
“車主”:過了一次戶,都是本家人,但車肯定沒問題。
在查看車輛時,記者提出引擎蓋為何蓋不嚴?車燈為何修過?這位假冒車主,語無倫次,回答不上來。
>>內部爆料
人人車有對外、對內兩個系統平臺
華商報記者聯系到一位曾經供職人人車的銷售人員,他介紹,顧客通過App看到的車輛情況只是對外的一個銷售平臺,他們人人車工作人員還有一個自己的內部系統,當內部系統顯示標記“4S店”符號,人人車銷售人員知道此車是在車行或車行工作人員手中。當買家看車時,人人車銷售人員會提前跟二手車行工作人員溝通,但不能讓顧客到二手車行看車,而是提前把車約到一個居民區的附近,造成車主就在附近居住的假象。因為有人人車的銷售人員在場,一般買家很少會懷疑車主的身份,完全地信任人人車,這樣車行就把不好賣的車出手了,人人車也達到了銷量。
據這位人人車銷售人員介紹,對內平臺信息是他們員工使用的,外面的人看不到。為了防止內部員工將信息進行轉載或下載,系統還以員工姓名拼音自動形成水印,這樣,如果內部圖片或信息流傳出去的話,會很快將泄秘者查找出來。
人人車銷售員中很多人原來是車行的
人人車一直對外宣傳C2C模式,即車主、平臺、買家的模式,他們真的不清楚很多車輛來自于二手車行嗎?
據人人車內部人員介紹,西安人人車評估員近80人、銷售員近80人、管理人員約40人,合計在200人左右。人員的薪水收入全部來自于車輛交易后收取的交易款4%的費用,這就需要大量的車輛在線銷售。
曾供職于人人車的一名銷售人員告訴記者,評估師有很多車商的資源,當有好車和便宜車出售時,車商就盯上了,車輛還沒上平臺,就已經被暗自售出和預訂。
該工作人員介紹,人人車銷售員中有很多人原來就是車行工作人員,他們與二手車市場的人員交往非常頻繁,經常溝通二手車情況,通過多種形式進行交易。有一些車輛進入交易平臺前或剛進入平臺,就已經被“搜索”多遍。試想下,有哪個真正的買家一天到晚拿著手機刷,買家肯定沒有車商或二手車行工作人員速度快。
>>律師觀點
二手車電商平臺應當審查交易者資格
目前,國內二手車網絡交易市場監管還不健全。賣家、平臺、買家之間提出了承諾性交易,買賣雙方都是在網絡交易平臺上走流程,如何運用法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還需要很長的過程。
北京市康達(西安)律師事務所王嘯介紹,二手車電商平臺本質上是向市場提供撮合交易的“居間”服務。二手車電商平臺同樣深陷“互聯網+創投資本”燒錢模式,“無中間商賺差價”等廣告宣傳,常常被受眾誤解成“不賺錢”。根據《廣告法》規定,廣告不得含有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內容,不得欺騙、誤導消費者。廣告主應當對廣告內容的真實性負責。從事廣告活動,應當遵守法律、法規,誠實信用,公平競爭。《流通領域商品質量監督管理辦法》規定,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廣播電視購物平臺經營者等,應當對申請進入其經營場所或者平臺銷售商品的經營者的主體資格履行審查登記義務。因此,二手車電商平臺如果怠于履行經營者主體審查登記義務,使平臺成為二手車行工作人員偽裝身份的平臺,則涉嫌構成“虛假廣告”和違規經營,消費者可根據《廣告法》“以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內容欺騙、誤導消費者”為由,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舉報,要求二手車電商平臺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相關評論
說好的無中間商呢?
楊鵬
如今二手車網絡交易平臺越來越多,類似”沒有中間商“的承諾不少,看似將車販子踢出門外,有點像打擊二手車販子的意思,事實真的如承諾的那樣嗎?經過華商報記者一個星期的暗訪及實際操作交易,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
經過長時間無孔不入的“沒有中間商”的搖旗吶喊之后,確實讓許多消費者對此深信不疑。一來,作為二手車的知名交易平臺,不會不珍惜羽毛,靠騙人怎能做大?時間久了又怎會不露餡?二來,代言的是一線大牌明星,在不少明星虛假代言被揭穿的現實里,人們相信如今明星代言會更加審慎。
傳統二手車交易往往鏈條冗長,信息不透明,中間商層層加碼導致“兩頭叫、中間笑”。如果買賣雙方都能繞開中間商,不僅車主滿意,因為可以多賺錢;買方也滿意,因為可以少花錢?;诖耍蛟煲粋€協助賣家和買家直接交易的透明模式,這無疑找準了市場痛點。
然而,從記者探訪來看,原以為“去中間商”,是專心打造出來的獨特經營模式,實際上卻是名不副實,當真你就輸了——有二手車行扮演車主身份在人人車出售二手車。如果仔細查閱過往公開報道,北京媒體前年曾曝光過人人車平臺上掛出的待售車輛,有的就來自車商。人人車對此倒是一點兒都不避諱,聲稱“目前平臺與4S店的合作才剛起步”,并極力解釋“不等于傳統意義上的車商售車”。可讓人費解的是,既然如此,為什么非要公然宣稱是個人與個人直接交易的直賣平臺呢?
事實上,多家二手車直賣平臺均存在類似問題,一面自我標榜榜C2C模式,即買家、平臺、賣家的模式,那句耳熟能詳的廣告語“無中間商賺差價”高度提煉出了這種模式的精髓。但另一面,有的賣家卻并非二手車主,以至于成了車販寄居的賣車平臺。作為新興的二手車網絡銷售平臺,如果背離了“誠信經營,童叟無欺”的傳統經營美德,而靠發布虛假內容誤導消費者,要想走得遠、走得穩,顯然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