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煙臺市美好社區創建試點工作方案》(下簡稱《方案》)正式印發,提出結合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和老舊小區改造,開展以“美好生活、美好人文、美好治理、美好未來”為目標的美好社區創建試點工作,建設改造一批滿足功能完善、環境優美、出行便捷、綠色低碳、安全韌性、智慧治理六大宜居標準的城市社區。
美好社區試點創建不僅僅局限于老舊小區改造內容,是在完成老舊小區改造內容基礎上的完善升級。按照《方案》,我市美好社區創建工作將分試點啟動、增點擴面、全面推廣“三步走”,結合2005年底前建成的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我市將選擇一批具備一定基礎和實施條件的項目創建市級試點。2022年,市級在中心城區先行創建10個試點社區;到2024年,完成市級創建20個試點社區,并建立完善指標體系,形成一批美好社區典型范例,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煙臺經驗。2025年開始,全面復制推廣,裂變效應顯現,夯實美好城市、精致城市、人文城市發展基礎,有力支撐宜業宜居宜游現代化國際濱海城市建設。
創建美好社區 創建新標桿
居住社區是城市居民生活和城市治理的基本單元,是黨和政府聯系、服務人民群眾的“最后一公里”。為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補齊居住社區公共服務設施短板,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市住建局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和城市更新有關要求,把開展美好社區創建試點工作作為實施城市更新的重要推進舉措,制定了創建指標體系,通過美好社區創建試點示范,引領居住社區環境質量、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全面提升。
美好社區是宜居宜業宜游的“生活共同體”、資源高效配置的“社會綜合體”、綠色低碳智慧的“有機生命體”,以及智慧城市深度賦能的發展方向,《方案》提出,堅持民生屬性、家園屬性、創新屬性和未來屬性,科學有序推進美好社區創建試點工作。具體實施上,集成民生服務、促進宜居宜業、推動共建共享,將人民擁不擁護、贊不贊成、滿意不滿意作為衡量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真正讓老百姓“住得好、過得好”。注重延續傳統文化記憶、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建好鄰里交往中心、公共文化空間、美好生活鏈圈,打造有歸屬感、舒適感、幸福感的美好家園。把美好社區創建理念和要求貫穿到城市有機更新的全過程,豐富創建類型,鼓勵百花齊放,從試點引領到面上推廣。突出新建造、融入新技術、應用數字化、推廣新治理,構建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的市民生活場景。
六大試點任務全面提升社區“美好指數”
《方案》對美好社區創建試點的主要任務進行了界定。未來,我市美好社區創建試點將逐步完善社區功能,打造優美環境,實現便捷出行,堅持綠色低碳,提升安全韌性,推行智慧治理。
完善社區功能方面,《方案》要求,堅持“里子”“面子”并重,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提升公共服務質量,構建完整生活服務圈,打通服務居民“最后一公里”。按照“地上一張圖、地下一張網”的思路,通過開展城市體檢、建立CIM平臺等方式,統籌做好架空線纜入地、破損管道更新、雨污分流改造、水電暖分戶改造及消火栓安裝等基礎設施建設改造。整合社區公共用房和公共服務資源,統籌建設布局合理、功能完備、互聯互通的黨群服務中心。支持改造或建設集公共服務、教育、醫療、養老、家政、健身、文化、公益等于一體的社區服務綜合體;構建基本公共服務、便民利民服務、志愿互助服務有效銜接的社區服務體系;引進各類專業化、社會化服務機構,高質量配置康養教育、醫療衛生、便民服務、綜合商超、社區食堂等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引入優質生活服務供應商,發展O2O等社區商業新模式,建立一刻鐘社區生活服務圈。
打造優美環境方面,以締造美好人居、塑造幸福生活為目標,建立居住環境整潔、建筑風貌煥新、綠地公園串聯、游樂場所共享的優美環境。依法拆除社區內私搭亂建、外探陽臺等違建設施,恢復建筑原貌,美化沿街立面,對社區建筑實施高標準設計和修繕改造。按照“抬頭見綠、進門入園”的目標要求,通過拆違還綠、見縫插綠、破硬增綠等措施,利用社區邊角地、廢棄地、閑置地,改造建設“口袋公園”“袖珍公園”和富有個性化、泛在化特色的公共綠地空間。引入智慧照明系統,推進節能照明系統建設。結合社區周邊整體環境、景觀特點,充分挖掘社區人文歷史,突出文化內涵,營造豐富多彩的社區交往空間。
實現便捷出行方面,規劃建設公交場站、公交站亭等公共交通設施,盤活區內道路資源,暢通社區“微循環”,恢復支路“毛細血管”功能,構建停車方便、交通順暢、適老適幼的社區微循環交通出行體系,為社區居民出行、應急救援等創造安全、暢通的交通環境。滿足綠色低碳出行新要求,利用社區拆違及公共空間,統籌布局社區停車空間,完善新能源汽車和電動自行車充電設施供給,探索智慧停車新模式。對小區無障礙及適老適幼設施進行補充和修繕,鼓勵既有住宅加裝電梯。
堅持綠色低碳方面,實施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在拆改更新類及規劃新建類社區新建的公共建筑,優先推廣應用超低能耗、近零能耗、被動房、智慧能源節能等新技術和新產品,打造綠色社區。加強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在社區改造過程中優先選用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產品。完善社區垃圾分類體系,促進垃圾分類和資源回收“兩網融合”,打造花園式無廢社區。構建分類分級資源循環利用系統,推進雨水和中水資源化利用,打造海綿社區和節水社區。
提升安全韌性方面,構建風險預警、風險防控、秩序平衡、危機服務等全周期管理社區韌性體系,打造內外資源鏈接、有效抵御災害與風險,并擁有較強恢復力的韌性社區。建立健全社區聯防、聯訓、聯動的工作機制,通過設置應急救援站、加強公共消防設施建設、應用智能互聯技術等措施,實現突發事件零延時預警和應急救援。建設社區智能安防設施及系統,推廣數字身份識別管理,構建無盲區安全防護網,實現試點社區智慧安防全覆蓋。
推行智慧治理方面,聚焦數字化賦能,建立完善社區物業信息系統和社區智慧服務平臺,優化提升社區智慧治理水平。以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為目標,堅持黨建帶群建,構建“黨建引領+居委會、業委會、環境和物業管理委員會”的社區綜合治理體系;圍繞打造“幸福家園”黨建品牌,營造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治安良好、鄰里和睦的社區氛圍。引入專業物業服務機構,鼓勵物業利用經營用房提供房屋租賃、O2O等增值服務,實現社區綜合治理與物業服務的全生命周期、全過程跟蹤、全部門協同、全項目管控。
符合條件社區可按三類試點進行創建
《方案》對美好社區試點創建的組織實施進行了明確規定,美好社區試點創建項目所在區市政府(管委)為建設主體,明確實施主體,具體負責創建過程中意見征集、方案編制、手續辦理、組織實施、竣工驗收等工作。試點選取方面,《方案》提出,原則上以0.5—1.2萬人口規模的居住社區為基本實施單元,以居民步行5-10分鐘到達幼兒園、老年服務站等社區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為目標,以城市路網、自然地形地貌和現狀居住小區為基礎,與社區居委會和物業服務范圍緊密對接,因地制宜合理確定美好社區創建試點規模。
試點類型上主要包括三類:綜合提升類針對整體建筑質量與環境品質較好,但離“美好社區”要求還有差距的存量老舊社區,主要以“補短板”的方式,在對基礎設施全面改造提升的基礎上,靈活采取補建、購置、置換、租賃、改造等方式配建相關公共服務設施,整合引進各種運營資源,增補優質公共服務內容,實現社區環境、公共服務和綜合治理的全面提升,重塑社區生活圈活力。拆改更新類針對新老建筑混雜的社區,實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與片區聯動更新相結合,系統性開展功能與業態植入,保留部分參考“綜合提升類”方式。同時,在充分征求群眾意愿的基礎上,將不適宜安全居住的C、D級危舊樓房及達不到抗震設防要求的老舊房屋拆除,利用騰退空間增補公共服務設施短板。通過統一的“線上”社區智慧服務平臺,疊加鄰里中心和公共服務空間等“線下”設施,實現線上線下服務設施全社區普惠共享,構建完備的社區生活圈。規劃新建類聚焦人口積聚潛力大、公共交通便捷、地上地下空間開發稟賦好的城市發展核心區域,開展規劃新建類創建,按照六大宜居指標體系進行高標準系統性打造,立足投資建設運營一體化,全方位探索新文化、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創新與應用,逐步形成“引領型”的美好社區規劃建設標準體系,打造創建美好社區的示范標桿。
《方案》對美好社區試點實施程序做了相應說明:各區政府(管委)作為美好社區試點項目創建主體,按照先體檢后更新的原則,在深入開展城市“體檢”、擬更新區片(單元)評估、策劃等工作基礎上,結合創建指標體系對轄區范圍內申報的項目進行初審后,組織開展項目申報工作。創建方案經試點項目所在區政府(管委)及專家委員會審核同意后,組織專家審核通過后確定試點項目名單。試點項目確定后,由實施主體負責創建方案、設計方案編制及手續辦理等前期工作。項目實施單位按程序辦理基本建設手續,科學制定施工方案,合理把控工期計劃,嚴格質量安全管理,結合實際、階梯式推動各項創建指標落地,確保一次改建到位。對如期完成規劃建設目標、符合創建指標體系的試點,由區市政府(管委)組織相關部門、單位和專家委員會進行聯合驗收。驗收通過后,區政府(管委)向市指揮部辦公室提交評估申請報告,由辦公室組織專家委員會按照美好社區創建指標體系進行實地核查評估,經評估達標的創建項目,由辦公室按程序報市城市更新行動指揮部同意后,予以正式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