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正在規劃建設的穿城綠道,將串起武漢三鎮,今年計劃建設100余公里。這份“民生菜單”引發兩會代表委員的廣泛期待。
■成環成網規劃建設穿城綠道
“武漢將成為一座被綠道串起來的城市。”市人大代表、市園林和林業局規劃建設處二級主任科員孫姝說,按照規劃,東西山系人文綠道示范段今年啟動建設,串聯龜山、蛇山、月湖片區;環漢口片綠道一期(張公堤連通工程)已基本完工,計劃今年啟動建設二期府澴河段;穿城綠道已編制初步設計方案。
按照規劃設計方案,武漢穿城綠道布局為“山水兩軸連三片六線,穿城綠道融山水城林”。兩軸為東西山系綠道和長江主軸綠道,共計208公里;三片為環漢口片、環武昌片和環漢陽片,共計216公里;六線為新城區綠道,包括木蘭休閑線、紅色問津線、沃野平川線、濕地花田線、江夏野趣線和智慧活力線。
“穿城綠道最終成環成網,需要我們去精雕細琢。”市園林建筑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第九分院院長張勇介紹,今年穿城綠道建設重點項目庫達226公里,目前穿城綠道建設還在進一步論證中。
“百里綠道穿城過,市民如在畫中游。”市政協委員、市生態環境局自然生態保護處副處長張繼說,武漢正在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建設穿城綠道對城市綠地覆蓋率、凈化空氣、涵養土壤都有很好的提升作用,政府能夠下決心、下力氣,開展城市綠道建設,有利于生態產品價值轉換,對城市旅游資源轉換具有長遠意義。
■東西山系綠道示范段今年啟動建設
“城市綠道建設是優化城市生態格局、打造‘濕地花城’的重要載體。”市人大代表、武漢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間規劃研究中心副主任亢德芝說,按照規劃,今年將啟動穿城綠道中的東西山系人文綠道建設,目前還處在規劃選址階段。該綠道西起九真山,東至九峰山,全長100多公里,總面積約614平方公里,涵蓋東西山系約48座,湖泊、河渠27條,是我市最重要的山水生態長廊。
“東西山系生態人文綠道建設是銜接百里長江生態廊道、完善‘山水十字軸’、彰顯長江文明的重要表征。”亢德芝介紹,東西山系生態人文綠道概念規劃將打造武漢市的“富春山居圖”。構建“一廊、三心、兩片、兩帶”生態結構,串聯長江文明之心、東湖綠心、大學之城核心,帶動大東湖生態濕地片、后官湖生態濕地片、東郊九峰森林帶、西郊九真森林帶,建設成為城市的“生態廊、景觀廊、人文廊、活力廊”。
“穿城綠道是連接武漢市重要賞花點和景點的慢行生態廊道。”武漢生態環境投資發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胡承啟說,目前已完成的長江綠道66公里、漢江綠道30公里,是環城綠道的組成部分,也是打造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樣板、長江大保護樣本、世界濱水空間典范、長江文化公園示范點。
同時,正在規劃的東西山系人文綠道中長春觀至珞珈山段,長約6.5公里,是承接龜蛇核心段和大東湖綠道之間的重要紐帶,也是漫游武大賞櫻的專屬通道。
胡承啟說,下一步將在打通區域慢行斷點、提升慢行品質的基礎上,整合沿線優勢資源,以“繡花功夫”細之又細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讓武漢市居民暢享江景、花景、山林之樂。
■綠道串起三鎮,讓城市生活慢下來
過去5年,武漢新建各類公園416個,綠道1007公里,新增植樹造林15萬畝。
“見縫插綠、開窗見綠成為一種新常態。”市政協委員、市生態環境局自然生態保護處副處長張繼說,這些年,武漢綠道建設加速推進,東湖綠心、長江百里廊道提升城市功能,綠道及大量綠化、綠地建設,打造出城市慢行系統,“讓城市生活慢下來,提供這樣的空間,我都愿意在晚飯后、中午下班后出去走一走”。
張繼說,生態應該體現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與老百姓生活融合起來,提升市民幸福感。在鋼筋水泥的剛性中,加一些綠道柔性元素,對空氣凈化、減污降碳都有好處。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快健全綠色發展市場機制,這對我們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之路是莫大的激勵。”市人大代表、黃陂區木蘭鄉黨委書記李永剛表示,黃陂區具有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特別是山水資源,有武漢境內最高的山、最潔凈的湖、最大的森林公園,有國家級生態鄉鎮,我們一定會守護好武漢的好山好水好風光。
“道在林間走,景在畫中游。”李永剛說,武漢穿城綠道勾畫了未來的生態建設藍圖,其中新城區綠道“木蘭休閑線”正好穿越黃陂生態旅游區,我們有責任將勾畫的藍圖轉化為現實,將生態保護好,讓游客和市民通過林中綠道感受到鄉愁,讓忙碌的城市人生活慢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