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交通運輸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深入貫徹“十四五”規劃,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有關情況。在發布會上,交通運輸部副部長王志清介紹,我國將在三年內新增城際鐵路和市域鐵路運營里程3000公里,新改建高速公路里程2.5萬公里,新增民用機場30個以上。
在3月15日上午舉行的民航局新聞發布會上,相關負責人也曾表示,到2025年全國運輸機場新增30個以上,力爭全國運輸機場設計容量達到20億人次。根據《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到2035年,國家民用運輸機場達到合計400個左右,這意味著未來15年間,我國平均每年要新增10個機場。
而城際鐵路和市郊鐵路的建設屬于“新基建”七大領域之一,也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城市軌道交通的投資帶動的‘乘數效應’比較大。城市軌道既可以有效支撐城市群融合發展,也可以為包括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同為‘新基建’范疇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新的、更大的應用空間,可以對上述技術產業起到需求引領、協同發展的作用。”國資委機械工經管理研究院兩化融合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宋嘉告訴北京商報記者。
今年1月,交通運輸部印發的《關于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指導意見》中制定了三年行動計劃。除了擴大循環規模,暢通綜合運輸大通道,還包括降低循環成本等內容,交通運輸部計劃于三年內,從全產業鏈的視角,不斷降低物流體系的制度成本、要素成本、稅費成本和信息成本。進一步規范和降低港口航運、公路鐵路等物流運輸收費,全面清理和規范涉企收費。
同時,提高循環效率,構建現代物流服務體系;增強循環動能,積極推動交通運輸與現代農業、先進制造業、旅游業、商貿流通業等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大力發展樞紐經濟,培育和壯大交通運輸新模式、新業態。
交通運輸的綠色發展也是近來的熱點話題。王志清表示,中央財經委第9次會議明確要求“交通領域要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的運輸方式”“鼓勵綠色出行”,為交通運輸綠色低碳發展提供了方向指引。交通運輸部將積極推動交通運輸碳達峰相關研究工作,促進交通運輸全面綠色低碳轉型。
在具體工作上,交通運輸部將推動綠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將生態環保理念貫穿交通基礎設施規劃、建設、運營和維護全過程,建設綠色交通基礎設施,統籌利用綜合運輸通道線位、土地等資源,加大岸線、錨地等資源整合力度和利用效率。推進廢舊路面、建筑垃圾、工業固廢等在交通建設領域的循環利用。
同時,優化調整交通運輸結構,推進大宗貨物和中長距離運輸的“公轉鐵”“公轉水”,大力發展多式聯運,提升集裝箱鐵水聯運和水水中轉比例,開展綠色出行創建行動,提高綠色出行比例。并加強碳排放和污染防治協同控制,加快新能源、清潔能源推廣應用,推進營運車船能效提升,強化車輛排放檢驗與維護制度實施,深入推進實施船舶排放控制區。
值得一提的是,交通運輸部還透露了鐵路創新方面的進展。2019年發布的《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明確提出,要合理統籌安排時速600公里級高速磁懸浮系統、時速400公里級高速輪軌客運列車系統、低真空管(隧)道高速列車等技術儲備的研發。
交通運輸部總規劃師兼綜合規劃司司長汪洋介紹,高速磁懸浮列車具有無摩擦、爬坡能力強、節能環保等優勢,目前大家都非常關注,有關方面也在積極開展研發工作,已經構建了研發、試驗、試制平臺,試驗樣車也成功試跑。
“下一階段還需要加強技術攻關,進一步提升技術成熟度,加強經濟性比較、運營可行性分析,具備條件以后,推動項目的規劃建設,有關情況會及時向大家通報。”汪洋稱。
標簽: 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