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入汛以來,長江中下游的強降雨就進入“車輪戰”,短短一個半月時間,前后7輪強降雨輪番來襲。
眼看“七下八上”的防汛關鍵期要到了,15日,中國氣象局召開發布會,發布了全國雨情汛情的最新研判。
上演“車輪戰”,南方六成縣市出現暴雨
6月以來,南方地區出現7次大范圍強降雨過程,64%的縣(市)出現了暴雨天氣。
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副司長、新聞發言人王志華表示,南方地區降雨極端性十分突出,有10縣(市)日雨量突破歷史極值,52縣(市)突破當月歷史極值。
“這種極端性主要表現在暴雨過程多,呈現出持續時間長、累積雨量大、暴雨強度強的特點。”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表示。自6月1日以來,長江流域降水量突破歷史極值。湖北、重慶降水量也突破歷史極值。
從6月2日開始,南方強降雨帶一直持續,中央氣象臺連續41天發布暴雨預警,為2007年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制度建立以來時間最長。
今年災情到底如何?最新研判來了
王志華介紹,6月以來,長江流域降雨量410.4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48.3%,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長江中下游流域降雨量498.5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64.3%,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
面對這么大的降雨量,很多人都比較關心,今年的洪澇情況和往年相比如何?
整體來看,2020年我國南方暴雨影響范圍廣,持續時間長,極端性強,局地強降水重疊度高。
宋連春分析,從暴雨持續時間、強度和影響范圍來看,今年長江流域持續性暴雨災害比1998年偏弱。其中,致災原因相似(1998年還有“二度梅雨”的影響),即副高北抬后南落且維持,但今年的影響時間沒有1998年長。
1998年長江流域主雨帶降水量超過700毫米,今年到目前為止是600毫米。從降水范圍看,1998年是全流域的暴雨,今年的強降水主要集中在長江中下游和沿江地區,比1998年范圍相對小一些。
汛情嚴峻的鄱陽湖,面積還在變大
幾輪強勢降雨“加持”下,鄱陽湖面積不斷增加。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楊軍介紹,6月29日以來,贛北贛中遭受連續暴雨襲擊,洪澇災害嚴重,截至7月14日08時,贛北平均降水399.3毫米,偏多3倍,排歷史同期第一位。受持續強降水和上游來水共同影響,鄱陽湖主體及附近水域面積迅速增大。
最新衛星遙感監測顯示,7月14日06時,鄱陽湖主體及附近水域面積達4403平方公里,為近10年最大。
和7月2日和8日相比,面積分別擴大549平方公里和197平方公里,比5月27日增大2196平方公里,較歷史同期平均值(3510平方公里)偏大2.5成。五大支流入湖口濕地,鄱陽縣昌江和潼津河、千秋河區圩堤決口導致耕地和村莊大面積被淹。
預警已發了41天,雨何時能停?
當前,長江中下游正值最強降雨時段,未來這一區域的氣象狀況怎么樣,還會有強降雨嗎?
中央氣象臺臺長王建捷分析,17日至20日,長江流域將有新一輪較強降雨過程,最強時段主要出現在18日至19日,在長江流域造成自西向東的過程性降水,影響范圍比較大。除了長江流域自西向東以外,還會涉及到江淮、黃淮等區域,帶來暴雨或局部大暴雨。7月20日之后,長江中下游強降雨結束。
總體上,未來10天,長江上游、淮河流域將多降雨,除長江中下游出現汛情的地方仍需注意外,川渝陜甘交界處和淮河流域洪澇和地質災害氣象風險也需密切關注。
“七下八上”來了!雨水或北多南少
根據水利部13日的說法,我國即將進入“七下八上”(7月16日-8月15日)防汛關鍵期。
針對這一時期的氣候狀況,王志華表示,預計“七下八上”期間,我國降水總體呈現“北多南少”空間分布。
我國東部主雨帶呈現明顯階段性變化特征,7月中旬末,主雨帶位于長江與黃河之間,降水強度強;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主雨帶將北抬至黃淮、華北至東北中南部地區。
宋連春提示,根據國家氣候中心預測,“七下八上”主要強降水區域在我國的北方地區,松花江流域、遼河、海河、淮河、黃河中下游,包括長江上游降水量均比常年同期偏多。北方降水具有特殊性,我們在做好南方防汛的同時,北方的防汛壓力也是比較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