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很多人都是“機不離手”。疫情發生以來,有的人手機使用時間比以前更長了,也有人養成了健康、有節律的手機使用習慣。最近,你每天使用手機多長時間?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5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34.2%的受訪者每天使用手機在5小時以上,88.5%的受訪者坦言最近手機使用時長增加了。89.9%的受訪者認為有必要在使用手機方面養成自律的意識和習慣。
受訪者中,64.1%的人已經近視。上班族占76.4%,大學生占18.5%,中學生占4.0%。
受訪者主要用手機刷短視頻和溝通工作
在北京工作的80后張嘉敏(化名),最近去醫院開了緩解眼疲勞、眼干澀問題的眼藥水。“最近早上起床感覺眼睛很干,很容易眼疲勞,感覺眼睛有些酸痛。”張嘉敏說,她給手機設置了每天5小時的使用時長限制,但經常要手動延長用時,最后干脆改成了7小時。
河北某高校學生林淼(化名)近視達400度,春節以來一直在家,除了上課,其他時間基本都在玩手機、玩電腦。“我媽調侃,手機成了我的親人,連上廁所也不撒開手機。”林淼說,加上網課的時間,她每天使用電子產品有10小時左右,晚上睡覺前也在不停刷手機。
調查中,每天使用手機少于1小時的受訪者僅占1.9%,1~3小時的占15.8%,3~5小時的占41.1%,5小時以上的占34.2%。
88.5%的受訪者坦言自己最近手機使用時長增加了。交互分析發現,已患近視的受訪者這一比例(90.4%)明顯高于未患近視的受訪者(85.0%)。受訪者中,大學生手機使用時長增加最明顯(90.0%),其次是上班族(88.8%)。
“我以前上網主要是逛論壇、刷短視頻、看電視劇,現在加上了上網課。”林淼說,短視頻內容豐富,旅行美景、知識科普、搞笑段子應有盡有,“有時能連著刷一小時,我還經常上網和同學聊很久”。
山西的劉暢(化名)兒子讀高中,她表示,孩子自制力差,以前她就要在電子產品使用方面對孩子進行監督。“最近他在家上網課,更是有了正當理由上網、玩手機。經常下了課還繼續逛網站,或者抱著手機打游戲,一玩最少兩個小時”。
張嘉敏平時經常用手機刷微博和微信,最近她手機使用時長增加,主要是因為要在線上溝通工作,“疫情發生后的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在家辦公,視頻會議、小組討論、業務溝通和跟進都在網上進行,經常接打電話到手機發燙”。
調查顯示,最近一段時間,受訪者主要用手機刷短視頻(67.9%)和溝通工作事項(62.3%),其他還有:玩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53.3%),瀏覽新聞和資訊(45.9%),看影視劇(45.8%),打游戲(38.2%),上網課(31.1%)等。
81.9%受訪者會有意識地控制使用手機時長
“平日里我喜歡外出溜達,逛逛商場和公園,不喜歡一直悶在屋里。但因為防疫需要,我一直宅在家里,實在無聊,只能通過玩手機打發時間。上網課也是我手機使用時長增加的一個原因。”林淼說。
張嘉敏表示,居家辦公讓她手機使用時間陡然增加,“平時辦公室能當面解決的問題都得在線上溝通,而且因為沒有太多放松消遣的活動,我花了更多時間在網上看電影”。
關于手機使用時長增加的原因,65.0%的受訪者認為是外出活動減少,注意力在手機上,60.9%的受訪者認為是線上娛樂活動變多,60.3%的受訪者認為是線上業務溝通變多,其他原因還有:打發時間(45.1%),上網課的剛需(41.8%)等。
林淼目前已經返校,回想起在家的幾個月,她坦言沒有成就感,“我在家除了玩手機還是玩手機,虛度了大把光陰,感覺太放縱自己了”。
調查顯示,81.9%的受訪者會有意識地控制使用手機的時長。受訪者中,上班族這方面的自覺性最高(82.8%),其次是大學生(80.3%)。未患近視的受訪者(84.4%)比例明顯高于已患近視群體(80.5%)。
“我發現自己會無意識地打開手機,翻翻這,看看那,不知不覺就過去了很久,影響學習。”林淼說,為了提升專注力,她給自己限定以后每天玩手機不能超過4小時,“我現在學習時,會把手機放在眼睛看不見、手不方便拿到的地方”。
劉暢介紹,開學后,她沒收了孩子的手機,不允許孩子帶手機上學。“學校生活慢慢恢復后,孩子對手機的依賴性會減弱一些。我和他爸爸也會限制他玩我們的手機,有意識地培養他良好的手機使用習慣”。
調查中,89.9%的受訪者認為有必要在使用手機方面養成自律的意識和習慣。受訪者中,上班族這一比例(90.8%)最高,其次是大學生(88.6%)。
張嘉敏認為,雖然手機方便快捷、功能強大,成為很多人的必備工具,但是人們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健康的手機使用習慣,去更好地利用手機,而不是被手機左右。(記者 杜園春)
標簽: 使用手機時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