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大眾篆刻十八講》研討會在中國礦業大學文科樓報告廳舉辦,此次研討會是繼9月6日北京研討會后,首次走進大學。不同地域的篆刻流派和思想觀點相互啟發、碰撞交融,共同助推當代大眾篆刻藝術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研討會由人文與藝術學院黨委書記趙紅燦主持。
據了解,《大眾篆刻十八講》由大眾篆刻叢書編委會編寫、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發行,旨在啟迪大眾思考篆刻藝術在新時代如何創新發展,發揮印章“言美、言志、言情、言趣、言事、言史”的獨特作用,在篆刻的藝術思想、美學認知、創作理念、設計方式、技法運用、材料選擇乃至承載功能、社會推廣、國際走向等方面,實現了全方位的突破、多元化的開發與時代性的更新。
西泠印社出版社原社長江吟認為大眾篆刻和傳統篆刻相互依存、意義深重,他回顧了大眾篆刻觀念的發展歷程,并針對篆刻當下所處困境,思考討論篆刻大眾化問題,重點講述了印章在中國歷史的意義及其傳承價值,強調了印章代表誠信的深刻內涵。
全國教育書畫協會副秘書長兼篆刻藝術分會副會長、秘書長馬俊華認為,篆刻藝術應隨時代發展而發展,新的時代應有新的篆刻藝術,充分反映時代的生活,煥發出時代的生命力,降低篆刻藝術的準入門檻,有益于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年學生喜愛篆刻、嘗試篆刻,使篆刻藝術由小眾藝術變成大眾藝術?!洞蟊娮淌酥v》一書,就是這種探索和創新的結晶,是對大眾篆刻的理論和實踐的總結,對于開展大眾篆刻活動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此次研討會也是一場大眾篆刻創新的匯報會和交流會。希望通過積極的研討,加深對大眾篆刻的認識,讓廣大青年學生喜歡大眾篆刻,把研習篆刻藝術當成課余愛好,豐富文化藝術生活;希望學校能積極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富有創意的篆刻活動。
《大眾篆刻十八講》編寫組組長、中國電力書法家協會主席團成員周威濤介紹“大眾篆刻”來源于“保衛漢字,弘揚漢字,讓篆刻藝術走向大眾”這一高屋建瓴的倡導。大眾篆刻和傳統篆刻不是對立、沖突、矛盾的,保持著篆刻藝術的審美,在數字化、信息化、互聯網的時代,緊跟時代的步伐,尋求與先進生產力的融合、出新,大眾篆刻提倡新理念、新技術、新方法、新材料、新造型,讓傳統藝術和時代科技雙向奔赴,為人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篆刻新體驗。并圍繞如何在高等學校、學前教育等方向普及篆刻藝術等問題與參會師生展開交流討論。
徐州市書法家協會主席祝培良表示,學習篆刻“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興趣切入,希望青年學生能喜歡篆刻、愛上篆刻,進一步深入學習研究篆刻。他強調刻印章的“神”“氣”,建議大家要熟悉篆法、臨摹漢印,形成個人的藝術語言、藝術體系。徐州市文聯副秘書長陳宇指出學校中的美育現狀,討論了審美先見性問題,強調要對中國傳統藝術進行深刻理解,指出大眾篆刻本質是普及審美,提倡要普及篆刻的歷史,培養大眾興趣引導大家產生自主篆刻的動力。
中國礦業大學一直以來致力于將篆刻這一項傳統文化引領進校園,激發培養學生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和愛好,為學生帶來更多的藝術享受和文化自豪感。此次《大眾篆刻十八講》在中國礦業大學組織篆刻交流和學術研討活動,互學互鑒,化工學院副教授林喆表示,礦大共有3門與篆刻相關的選修課程,其中一門課還做成線上課程,深受青年學生的喜愛,今天的研討會對于未來促進篆刻藝術精神的傳承與發展非常有價值。
趙紅燦對與會嘉賓的精彩分享表示衷心的感謝。他引用《衛風詩經•淇澳》中“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詩句,認為篆刻與為人合而為一,做人刻印皆是切磋、琢磨,要做到刻一方印,修一顆心。他指出篆刻藝術是“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鼓勵大家要投入時間、精力到傳統技藝、傳統文化中,并表示人文學院將依托學院特色,開展包含篆刻、演講、書法等通識課程,為學校美育發展注入人文力量。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