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工商聯日前發布的“2023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和《2023中國民營企業500強調研分析報告》顯示,民營企業500強入圍門檻達275.78億元,比上年增加12.11億元。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500強是民營企業的排頭兵,其數據變化、排序升降是觀察我國民營經濟發展的一個窗口。超預期因素沖擊之下,500強入圍門檻仍創新高,體現出我國民營經濟的綜合實力、創新活力和市場競爭力穩步提升。
制造業更顯韌性
2022年,民營企業500強營業收入總額39.83萬億元,上升3.94%,保持連年增長;資產總額46.31萬億元,止住上一年下降趨勢,迎來顯著回升;稅后凈利潤、銷售凈利率等盡管有所下降,但降幅較上一年收窄。
在全球通脹壓力持續加大、內外需不足等多重挑戰下,民企500強能保持營收總額和資產總額雙增長,足顯韌性之強。“營收增長一方面是企業奮斗拼搏的結果,另一方面是我國市場仍有足夠的機會和份額。不過,成本上升等外部性因素難以在短期內克服,因此利潤水平和盈利能力有所回落。”北京市工商聯副主席、振興國際智庫理事長李志起說。
值得一提的是,制造業企業繼續在民企500強中保持主導地位,數量為322家,較上年增加21家,且營收總額、資產總額、納稅總額、就業人數等指標較上年均出現不同程度上漲。
李志起認為,在全球供應鏈遭受沖擊的情況下,我國生產能力和生產秩序率先恢復,保障了出口增長,帶動了民企制造業增長。與此同時,我國堅持把制造業作為全面發展實體經濟的重點,延長制造業中小微企業緩稅政策,加大制造業中長期貸款支持力度。“制造業獲得政策支持的效果是立竿見影的,稅費減免、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舉措都能使企業直接受益,再加上制造業企業實體資產相對豐厚,也更易獲得貸款支持。”李志起說。
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波介紹,作為制造業企業,近年來魏橋集團積極布局下游加工,建設魏橋輕量化基地,帶動形成新能源輕量化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集群。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和增長引擎,在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下,更需要其發揮壓艙石作用。“制造業民企數量的增長,顯示出我國加快建設制造強國的堅定步伐和巨大動能,特別是重工業制造、裝備制造以及現代數字技術智能制造保持較強進取勢頭。”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特聘研究員、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理事吳躍農說。
轉型升級是趨勢
報告顯示,2022年,75.2%的民企500強實施轉型升級。李志起認為,一方面,民營企業通過轉型升級提高在產業鏈的話語權,在政策的支持引導下主動實施轉型升級;另一方面,經濟增速放緩、行業產能過剩、國際市場低迷等因素倒逼企業自我加壓,改革發展模式。
恒力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秋榮表示,恒力深耕研發創新,持續推進產業轉型。
作為排頭兵,500強的轉型實踐對于廣大民營企業而言,具有示范和借鑒意義。
民企500強轉型升級,主要依靠技術和管理創新、發展新業態新模式、提高環保性能等,背后離不開關鍵技術研發。最近3年,研發人員占員工總數比例超3%和研發經費投入強度超3%的民企500強數量連年增長。“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意識到,必須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里。”李志起表示,企業愈加重視研發投入,表明民營經濟正由資源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
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榜單中名次躍升明顯,該公司董事長曾毓群表示,寧德時代圍繞固定式化石能源替代、移動式化石能源替代和市場應用集成創新三大發展方向,不斷攻克動力及儲能電池的關鍵核心技術,主動服務“雙碳”戰略。
“民營制造企業在創新上大幅投入,智轉數改結出碩果,將推動我國經濟發展不斷提質增效,為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提供動力。”吳躍農說。
仍需持續提升信心
受外部環境影響,民企500強成本上升、需求不振的問題仍然存在。
從調研情況看,民企500強海外投資增速出現回落,反映原材料成本較高、用工成本上升、國內市場需求不足的500強企業數量較多。“這些問題難以靠企業自身消化,一些民營企業信心仍然不足。”李志起說。
面對民企發展遇到的困難和挑戰,國家支持政策也密集出臺。多家500強民企表示,強化民營經濟“內在要素”和“自己人”的重要定位體現了民營企業的重要主體作用,在重大規劃、重大項目、重大工程、重大活動中積極吸引民營企業參與,有效提振了發展信心。數據顯示,近七成民企500強認為融資環境有所改善。
專家提出,盡管存在困難,但民企500強整體實力依然在增強,說明只要企業家不斷提升經營管理能力,不斷積累市場競爭經驗,用活各類惠企政策,就能實現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