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是農田夏管時節,但在奈曼旗大沁他拉鎮蘿卜種植示范基地里卻是一派“夏收”新景象。連片的大田里,隨著幾臺拖拉機的起壟,一個個橙紅色的胡蘿卜破土而出,村民們沿著壟溝俯著身子采收、削秧、裝袋。
水靈的胡蘿卜破土而出。(攝影:王陽)
(資料圖)
得益于良好的氣候條件和適宜的土壤,該基地種出的胡蘿卜口感好、質量優。“以前的零散地,現在長出了水靈的胡蘿卜,而且收成還不錯?!边B日來,蘿卜種植示范基地負責人薛洪巍和村民們一起采收胡蘿卜,看著眼前的豐收景象,薛洪巍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村民滿臉洋溢著幸福笑容。(攝影:王陽)
蘿卜種植示范基地位于大沁他拉鎮興隆地村,距奈曼旗主城區只有5公里,多年來,村民外出務工多,土地利用率不高。如何擺脫“小、碎、散”傳統經管模式的束縛,盡快讓全村老百姓的口袋鼓起來,成了擺在興隆地村面前的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村民正在將割好秧的胡蘿卜進行裝袋。(攝影:王陽)
“通過流轉土地,發展適度規模特色種植業,有效帶動村民實現增收。”興隆地村黨支部書記馬作鵬心中揣著一本明白賬,如果將農戶的零散地整合起來,推動規模經營,每年租金1200元一畝,村民還可以在公司務工,一年光栽植、采收時節就可以向村民提供60天以上工時,還不說田間管理施肥打藥也需要人工。
俯瞰興隆地村蘿卜種植地塊。(攝影:宋小偉)
說干就干,今年年初,大沁他拉鎮政府通過招商引資的方式,邀請內蒙古蒙東高新集團到該鎮投資流轉土地900畝,分兩茬種植胡蘿卜和腌制白蘿卜。
不遠處的貨車早早地來到田間等待裝貨。(攝影:王陽)
“基地一茬種植胡蘿卜,生長周期為四個月的優質品種,目前采收來看,畝產近七噸,產品銷路暢通,收采后的胡蘿卜裝袋裝箱直接運輸到安徽、山東、河北等省份銷售,再有三天采收完成后,進行二茬的白蘿卜栽植,預計年產值能達到570萬元以上。”薛洪巍樂呵呵地說。
夕陽西下,村民們在田間忙碌的身影。(攝影:王陽)
“現在能帶動本村及周邊村村民300余人務工,人均增收能達到1萬元以上,土地流轉對于村民來說是一舉兩得的好事?!瘪R作鵬告訴記者,以土地流轉為抓手,適度規模發展特色種植業,為興隆地村增收致富提供了門路,目前,農戶獲得“務工工資+土地流轉金”雙重收益,同時改變了過去零散地單純種植玉米等傳統農作物,調整為現在適度規模經濟農作物,帶領村民走向致富路。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