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如何進一步增強科技支撐、提升“雙碳”科技創新整體效能,是不久前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的一個重要著力點。當前,需要不斷塑造科技助力“雙碳”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通過實施生態環境科技創新重大行動,有效降低發展的資源環境代價,持續增強發展的潛力和后勁。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開展了一系列開創性工作,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態文明建設從理論到實踐都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在科技支撐“雙碳”建設方面,我國在科技創新上持續發力,“雙碳”目標支撐技術不斷取得突破,經濟發展與減污降碳的協同效應日益凸顯。
不過,也要清醒認識到,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尚未得到根本緩解。比如,綠色低碳重大戰略技術儲備不足,一些領域受制于人,創新鏈與產業鏈協同度不夠,技術轉化率還不夠高。對此,必須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大力度來謀劃推進相關工作。而在科技創新方面,則需要采取多項舉措,狠抓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不斷夯實科創對于“雙碳”的支撐地位。
要強化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布局。圍繞應對氣候變化進程、生態系統碳循環與溫室氣體管理等重大科學問題,加強氣候變化成因及影響、生態系統碳匯、溫室氣體排放評估與核算等基礎理論和方法研究。聚焦顛覆性、革命性前沿與交叉領域,對標國際標準和領先水平,在綠色低碳領域有序部署基礎性、前瞻性科學研究。緊扣能耗“雙控”和碳排放“雙控”目標,瞄準化石能源綠色智能開發和清潔低碳利用、可再生能源大規模利用、新型電力系統構建等方向,深化應用基礎研究。
還要加強創新人才培養和創新能力建設。支持高校、科研院所、職業院校設置綠色科技相關專業,培養綠色技術創新專業人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優化和推進綠色技術領域的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能源研發創新平臺等的布局,支持建立一批專注于綠色技術創新的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等公共服務平臺。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全國技術合同登記企業和技術進出口合同登記企業中,遴選發布綠色低碳科技企業,引導各類創新要素集聚。
加快綠色技術轉化應用也很必要。應根據區域綠色技術發展優勢和應用需求,布局建設若干國家綠色技術交易平臺。健全綠色技術交易平臺管理制度,完善基礎甄別、技術評價、供需匹配、交易傭金、知識產權服務和保護等機制,提升綠色技術交易服務水平。以節能降碳、清潔能源、資源節約集約循環利用、環境保護、生態保護修復等領域為重點,適時甄選先進適用綠色技術,發布綠色技術推廣目錄,明確技術使用范圍、核心技術工藝、主要技術參數和綜合效益。(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陶 燾)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