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的山東濟寧泗水縣龍灣湖,群山環抱,碧波蕩漾。走進龍灣湖鄉村振興示范區夾山頭村,順著蜿蜒的鄉村小道,等閑谷藝術糧倉、夾山音樂廳、民俗博物館、山居民宿等在綠樹掩映下錯落分布,吸引游客不時駐足拍照。
從無人問津的山區貧困村,到如今的“網紅打卡地”,短短三四年時間,夾山頭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吧綎|等閑谷藝術糧倉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創始人田彬及其團隊的到來,改變了村莊的發展軌跡?!贝妩h支部書記岳都林告訴記者,去年夾山頭村吸引了20多萬名游客,村集體收入達到67萬元。
泗水縣龍灣湖鄉村振興示范區夾山頭村的夾山音樂廳外景。新華社記者吳飛座 攝
(資料圖片)
在當地村民眼中,田彬還有一個身份:鄉村振興合伙人。在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過程中,山東在引才、用才上下功夫,通過多種形式招募鄉村振興合伙人,推動企業家、創業者、專家學者、技術能手等各類人才“上山下鄉”,與村集體在產業、項目、勞動力等方面結對合作,共同推動鄉村振興。
田彬團隊是泗水縣招募的第一批合伙人。他們“牽手合伙”夾山頭村后,對村內廢棄糧倉和閑置民居進行改造,先后落地了研學體驗、民俗旅游、文化創意等10個項目。
“這里有綠水青山的自然稟賦優勢,我們一群志同道合的合伙人,通過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抱團取暖的方式,讓業態規模越做越大。”田彬說,他們已在龍灣湖示范區孵化出砭鄉砭石、陶立方、川上咖啡等40多個業態。
龍灣湖鄉村振興示范區東仲都村的露營地。新華社記者吳飛座 攝
人才興帶動鄉村興。鄉村振興合伙人通過直接投資、技術入股、創意合作、智力支撐等形式,推動村莊變景區、農家變客房、農副產品變旅游商品,既盤活了農村閑置資源、又能帶動群眾就地就近就業,實現合伙人、村集體、村民共贏,激發了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從鄒城市大束鎮大洪溝村村口往里走,高端民宿、鄉風禮堂、大師創作工坊等業態一一出現。前幾年,大洪溝村引進社會資本作為合伙人,盤活利用村內70套閑置宅院和周邊460余畝低效閑置土地,昔日的“空心村”變身為鄉創產業園。
“我們通過免租金、合伙經營、利潤分成等方式,又引進160余名合伙人,打造出靈泉春茶、漢服館、浮生小酒館、咖啡屋等幾十個項目。”鄒城市大洪溝旅游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孫維飛說。
鄒城市大束鎮大洪溝村景色。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吳飛座 攝
為讓合伙人與村居精準對接,山東不少地方妙招頻出。在臨沂市沂南縣,當地對村莊可盤活利用的閑置院落、廠房、土地、勞動力等資源要素和企業的資金、技術、產品、渠道等優勢要素,以及村居對企業的發展需求和企業對村居的資源需求進行梳理,搭建起鄉村振興合伙人信息平臺。
“我們已分別梳理出10125項供給要素清單和8588項需求意愿清單,同時建立風險清單,通過風險管控最大限度避免風險發生。”沂南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孫曉燕說,信息平臺促進了村企供需要素高效匹配。目前,沂南縣鄉村振興合伙人達成合伙項目意向519個,其中達產項目160個、在建項目247個;預計撬動社會資本31.6億元,受益群眾4.9萬戶,年增加村集體收入超5000萬元。
山東還在土地流轉、資金補助、擔保貸款、引才補貼、技能培訓等方面出臺配套政策,解決合伙人的實際困難,讓他們來得了、留得下、能發展。在泗水縣龍灣湖示范區,當地人社部門針對合伙人項目缺技能工人的問題,通過“送培訓入村”等方式,免費培訓農村勞動力。圣水峪鎮東仲都村村民陳艷楠就是受益者,她經過咖啡師培訓后,已在家門口的一家咖啡店上班。
在改變鄉村模樣的同時,合伙人項目的持續落地還讓不少地方的村民實現了土地流轉有“租金”、房屋入股有“股金”、入園就業有“薪金”,走上了增收致富路。大洪溝村村民王玉娥家的4間平房被改造成民宿后,她當上了民宿管家?!艾F在家門口上班,掙錢顧家兩不誤。每月能掙兩三千元,年底還有分紅。”她說。
記者 賈云鵬、陳灝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