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每年至少寫滿近1000頁筆記,記錄村情民情和工作日常,磨禿了筆頭;他走遍轄區123個自然村落和企業商鋪,磨穿了鞋底;他調解過1500余起交通事故和矛盾糾紛,磨破了嘴皮;他20載如一日踐行“楓橋精神”,將平安和諧帶給千家萬戶,磨平了門檻……
他就是有著20年警齡、28年黨齡的奈曼旗公安局新鎮派出所輔警康華,群眾稱他是“四磨”輔警,同事們都叫他“楓橋康”。
(相關資料圖)
磨禿筆頭,30余本筆記本記錄千家情
打開康華的工作日記,上面記錄著這樣一個調解故事:新鎮某村閆家因贍養老人問題,兩兄弟產生矛盾,閆家老大在外地工作,無法照顧年邁的父母。怎么辦?2022年春節期間,康華通過線上“云”調解,最終三方達成調解協議。
康華自從警就一直在新鎮派出所工作,因為每天與群眾打交道,養成了記錄的習慣,300多頁的筆記本每年至少用掉3本,至今大概寫了30多本。記者翻看日記發現,除了記錄日常工作,上面還清楚記錄著新鎮轄區37個行政村、123個自然村的情況,以及每起矛盾糾紛的處理始末,即便是康華休班的日子,工作內容依舊是滿滿當當。
多年下來,轄區大事小情都記在本子上,裝進了康華的心里。細心的所長發現后,便將他任命為專職調解民警。康華不負所望,為做好矛盾糾紛調處工作,空閑時間幾乎都用來學習、看法制欄目、研究各種糾紛案例,看到有用的素材就隨手記在本子上。
磨穿鞋底,7000多個日夜走遍千家門
“所里最忙的就是老康大哥了,他家住在下邊的村子里,一個月也回不去一次,可轄區123個自然村他每年都要走3遍以上……”全所上下談到康華,都由衷地敬佩。
2020年4月,為了發揮康華在矛盾糾紛調處方面的優勢,新鎮派出所設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康華調解室”。調解室成立后,康華將村民微信群全部置頂,在群中公布了自己的手機號和微信號,手機24小時開機……
一次,難得休班的康華回到家中,凌晨時分,電話突然響起。原來是某村村民發生口角,從中午一直吵到深夜,村干部實在沒辦法,只能打電話求助康華。康華急忙穿好衣服,連夜趕往村里處置,最終雙方握手言和。
磨破嘴皮,1500多起調處化解千家愁
多年的工作經驗讓康華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33451”調解工作方法,即:三早、三及時、四宜四不宜、五策略、一回訪。而要將這些付諸于實踐,最大限度化解積怨、解決矛盾,靠的就是“嘴皮子”。
2022年5月的某天中午,某村兩村民因債務糾紛吵翻天,險些動手,雙方來到派出所后,仍劍拔弩張。在“康華調解室”內,康華細細地核對每一筆帳目,整整用了3個小時擺事實、講法律,兩人最終心服口服,邊握手邊在調解協議書上簽下名字。
春夏秋冬,康華用實際行動讓“楓橋經驗”在塞北通遼開花結果,卻把風吹日曬的痕跡刻在了黝黑的臉上,1500余起矛盾糾紛,更讓轄區群眾記住了磨破“嘴皮子”的輔警老康。
磨平門檻,20載群防群治成為“楓橋康”
“楓橋經驗”走的是群眾路線。在20載從警生涯里,康華最信奉那句“靠的是人民、為的是百姓”。他說:“99%的調解成功率,靠他自己孤掌難鳴,要借助群防群治的力量?!?/p>
2021年6月,張某某與王某某在跳廣場舞時,產生摩擦至肢體沖突,當時在大家的勸阻下沒有報案。3個月后,張、王二人在跳舞時再起爭執,張某某報案,稱6月就曾被王某某毆打。雙方各執一詞,矛盾迅速激化。調解過程中,康華先后8次詢問事發現場人員獲取旁證,并邀請司法所工作人員、村委會主任、辦案民警等介入,分頭做當事人工作。經過近一個晝夜的說理釋法,二人冰釋前嫌。
“康華調解室”成立后,康華堅持糾紛必調解、矛盾不出所。他積極探索建立多層次、全方位矛盾糾紛調解模式,以鎮司法所派駐,結對律師提供法律咨詢的方式,搭建起治安調解和司法調解相銜接的聯動平臺,形成了輻射全鄉鎮的多元化矛盾糾紛化解體系。同時,他憑借人熟地熟的優勢,充分發動群眾參與矛盾糾紛化解,走出一條群防群治矛盾糾紛化解新路子。
2023年初,康華榮獲內蒙古自治區“感動北疆最美輔警”榮譽稱號。如今,52歲的輔警老康,仍然用初心和行動在鄉村大地繼續書寫著“楓橋”故事……
記者 李晶 通訊員 陳景會 白雪航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