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7月6日,“以兩件大事為主抓手推進通遼市現代化建設”主題系列新聞發布第二場——建設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專場發布會召開,市農牧局作發布,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圍繞工作實際,就如何做大做強農畜產品精深加工、提升農畜產品價值等方面答記者問。
市農牧局將建設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政治任務,系統落實“五大任務”重點工作,團結帶領全市農牧系統廣大干部職工,攻堅克難、接續奮斗,各項事業開創了新局面、取得了新成效。堅決扛穩糧食安全重任,糧食生產實現連穩連豐。近年來,全市各級農牧部門深入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確保了糧食面積只增不減、產量穩中有升。2022年,全市糧播面積達到1888.6萬畝,糧食總產達到186.8億斤,其中,玉米播種1691.8萬畝、產量達到175.6億斤。糧食生產實現“十九連豐”,糧食總產繼續保持全區首位,占全區增量的59%。全力推動畜牧業提質增效,高質量發展步伐不斷加快。緊緊圍繞提質增效重點任務,落實各項產業惠民政策,推動釋放生產預期,全力抓好以肉牛產業為主導的畜牧業發展。上半年,全市牲畜存欄1313.8萬頭(只口)、同比增長4.2%;牲畜出欄452.5萬頭(只口),同比增長4.1%。肉類總產量33.4萬噸,同比增長8.3%。禽蛋產量1.8萬噸,同比增長7.5%。牛奶產量27.7萬噸,同比增長29%。為全力建設全國肉牛產業第一重鎮,通遼市制定出臺了《通遼市2023年推動肉牛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實行專班專項推動,全市共計整合資金6.22億元,全力支持肉牛產業發展。始終堅持綠色發展導向,農牧業產地環境持續改善。全面推進高效節水高標準農田建設,累計建設淺埋滴灌高效節水高標準農田607萬畝,建成全區規模最大、效果最好的高效節水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年節約地下水資源6億立方米,實現了“五省四減三增兩促進”的綜合效益。不斷強化科技賦能,農牧業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增強。充分發揮科技對農牧業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切實強化產學研合作,不斷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
市工信局多措并舉,持續做大做強農畜產品精深加工產業,以延鏈補鏈強鏈、科技賦能和品牌提升為抓手,堅定不移調結構、轉功能、提質量,全力推動農畜產品精深加工產業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發展。加快推動重點項目建設,延伸農畜產品產業鏈條。引導企業聚焦核心主業,專注于產業鏈上重點領域、關鍵環節進行深耕細作,不斷延鏈補鏈強鏈,著力提升農畜產品產業鏈發展水平。2023年計劃實施15個綠色農畜產品深加工項目,總投資9.1億元。加大企業技術改造力度,提升企業智能化水平。支持企業加大科技成果轉化和應用力度,采用智能設備、工業機器人、自動化技術等先進技術裝備,不斷提升企業智能化水平。年初以來,重點推進了開發區蒙牛乳業技改擴能200S改造項目,庫倫旗和康源飼料公司數字化車間,開魯縣通四方農業科技公司關鍵工序機器換人,奈曼牧原肉食品公司生豬屠宰數字化車間示范試點等智能制造項目。加大政策資金扶持力度,助力企業發展壯大。近年來,市委、市政府相繼出臺了《通遼市推動肉牛產業高質量發展扶持政策》《通遼市促進奶業振興的具體措施》等政策措施,助力農畜產品產業發展壯大。截至目前,共爭取自治區專項扶持資金1876萬元。
據市科技局介紹,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和自治區科技廳的支持下,通過政策扶持、資金保障、技術攻關、人才引進等措施,推動玉米、肉牛種業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截至目前,兩個種業技術創新中心獲得的自治區和通遼市兩級財政資金4000萬元已全部撥付到位;同時,市政府制定出臺了《通遼市深入“科技興蒙”行動促進科技創新發展的28條政策措施》,從創新主體培育、創新平臺載體建設、科技成果轉化、對外科技合作交流、創新人才集聚等方面對兩個種業技術創新中心給予政策支持。兩個種業技術創新中心與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科院、內蒙古農業大學等國內大院大所簽署合作協議29個,引進國內相關領域高端人才17人(玉米7人+肉牛10人),創新人才65人(玉米30人+肉牛35人)。具體來講:玉米種業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創制玉米核心群體1個,種質資源57個,審定玉米新品種13個,集成玉米水肥一體化精準調控高效種植模式2套,獲得植物新品種權11項,專利14項,制定地方標準4個,推廣新品種218萬畝,實現增收2.2億元。肉牛種業技術創新中心通過引進現代育種與繁殖技術,開展科爾沁肉牛新品種選育技術集成與推廣,實現了傳統育種向分子育種的跨越,成為全國肉牛育種技術創新領跑者?,F已制定完成企業標準4個,申請專利2項、軟件著作權2項,研發新技術2項、新材料1項、生產線1條,將于2025年完成肉牛新品種驗收。
記者 李娜 賴嘯天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