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7月4日,“以兩件大事為主抓手推進通遼市現代化建設”主題系列新聞發布第一場——-筑牢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專場發布會召開。市委政法委、市應急管理局、市公安局圍繞筑牢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工作作發布。
市委政法委創新提出“南有楓橋、北有通遼”社會治理總目標,堅持“以治理促穩定”,堅決筑牢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按照“一年打基礎、兩年抓提升、三年出成效”的工作思路,深入組織實施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基層基礎建設年集中攻堅行動,狠抓重點、勇攻難點、增創亮點,社會治理成效凸顯,人民群眾對社會治理滿意度達99.32%,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提升。
在推進基層基礎建設年工作方面,健全社會治理組織體系,構建市域治理“指揮鏈”。依托市縣鄉三級平安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綜治中心(平安辦),形成全方位、多層次、高標準的市域社會治理組織體系,構建縱向貫通、橫向聯動的社會治理工作格局。完善網格化精細治理,建強市域治理“主陣地”。采取重新劃分網格、強化網格配置、健全工作機制等措施,打通市域社會治理“最后一公里”。成功化解各類社會矛盾糾紛9008起、化解率93.02%,同比上升1.71%。建設矛盾化解服務中心,構建矛盾多元化解“綜合體”。充分整合各部門資源力量,實現市縣兩級“一站式”矛盾糾紛化解服務中心實體化建設全覆蓋,建立健全研判預警、多元解紛、聯席會商、督辦指導等制度,形成一廳式受理、一站式辦理、一攬子解決的調處新模式,2022年,全市信訪總量件次、人次同比下降40%和27%。撬動信息化智能化建設,打造市域治理“新引擎”。圍繞“全域覆蓋、全網共享、全時可用、全程可控”目標,統籌各參建部門集中攻堅,全面完成了全市8052個點位、12351個前端設備的整體項目建設任務,并投入實戰應用。在探索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工作方面,打造“三位一體”金融糾紛調解新品牌、打造“和合無訴”訴源治理新機制、打造“三建六進”社會心理服務新模式、打造“復苗工程”未成年人保護新格局、創設“融媒體中心”營造濃厚氛圍。
市應急管理系統嚴格落實市委、市政府各項工作部署,深刻汲取事故教訓,著力防范化解各類重大安全風險,安全生產工作形勢總體穩定向好。在安全生產工作方面,充分發揮市安委會辦公室職能作用、開展安全生產督導檢查工作,累計排查問題隱患15652項,已整改15318項,整改率達97.87%。創新舉措、建立健全安全生產機制,制定印發《通遼市安全生產質效提升行動方案》和《通遼市進一步強化安全生產工作十二條措施》,明確任務,推動各項工作落實、落細。深入推進高危行業領域安全監管治理,扎實組織開展全市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整治2023行動,采取“安全評估+執法+服務”、交叉互檢等手段,高質量開展了非煤礦山和冶金工貿領域專項整治、危險化學品企業化工裝置設備帶“病”運行、老舊裝置安全風險評估、化學品儲罐區“回頭看”等專項整治工作,同時實行分級分類監管模式。全面加強宣傳教育培訓,提高全民安全素養,扎實組織開展安全宣傳“五進”“安全宣傳咨詢日”、安全宣講到基層、知識競賽等宣傳教育活動,截至目前共組織開展安全生產培訓班417期,培訓“三項崗位”人員和其他行業人員7983人次。在防范應對自然災害工作方面,有效防災、成功抗災、精準救災。在應急體系建設工作方面,夯實基層應急管理基礎、優化調整應急指揮協調機制、推進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完善預案體系。
市公安局黨委始終將筑牢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作為首要的政治任務來抓,忠實履行新時代公安機關使命任務,堅決捍衛政治安全、持續維護社會穩定、全力保障人民安寧。持續推進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工作,法治公安建設蹄疾步穩,制定完善《通遼市公安機關法制員管理辦法》等制度規定8項,深化開展執法司法規范建設專項行動?!胺殴芊备母锲祁}深入,制定出臺《通遼市公安機關護航企業發展二十條措施》《通遼市公安機關“公安護春耕、不負好農時”護農專項行動八條舉措》,組織開展“利企政務服務”百日行動,梳理“跨省通辦”事項38項,“全區通辦”19項,累計辦理業務30.7萬筆;深入開展“兩優”專項行動,梳理外部事項90項,減少辦事環節6個,壓縮辦件時限66.98%,群眾辦事便利程度大幅提升。各項工作成效亮點頻出。市公安局與工商聯共建溝通聯系機制做法被評選為全國典型事例;建立了內蒙古自治區首個警媒俱樂部、首家警稅聯合辦案指揮中心、首個“互聯網+公安”政務服務平臺與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綜窗系統。聚焦“四個鐵一般”標準,努力打造黨和人民信得過靠得住能放心的公安鐵軍。素質強警成效顯著。舉辦“強素質·創一流”系列培訓,開設基層所隊長暨黨支部書記、警務輔助人員等專題培訓班161次,9433人次參訓,實現多層級、多角度、全覆蓋。人才興警不斷優化。新招錄政法專項編民警、事業編人員、警務輔助人員707名。健全完善公安人才庫,在全市選拔培養骨干、尖兵、專家人才214人。宣傳樹警碩果累累。建立“一案一表彰”和“戰時表彰”工作機制,將基層民輔警表彰獎勵比例提升至全市表彰總數的80%以上。
記者 李娜賴嘯天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