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的毛烏素沙地里,有一座集中壓集氣、常溫分離、增壓外輸為一體的數字化集氣站——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長城鉆探工程有限公司蘇里格氣田分公司采氣作業二區蘇11-2集氣站(以下簡稱蘇11-2集氣站)。盡管只有7名職工,但作為155口氣井中樞的蘇11-2集氣站日處理天然氣能力達100萬立方米。今年“五一”勞動節前夕,蘇11-2集氣站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工人先鋒號”榮譽稱號。
這是蘇11-2集氣站一景。
生產管理精益求精
【資料圖】
2009年3月,蘇11-2集氣站建成。起初,面對著站內的207個閥門、109個儀表、20條輸氣線路和5臺壓縮機,7名職工手忙腳亂。時任站長王建濱回憶在站里第一年工作的情景說:“即便完成了書本學習和實操培訓,想要在現場游刃有余地工作也是有難度的,大家都拿著線路圖和操作手冊開工,邊開工、邊摸索、邊總結、邊交流,終于都成了熟練的采氣工。”
這是蘇11-2集氣站的職工在檢查設備和管線。
建站的第一年,王建濱寫了3萬余字的工作日志,并根據站里設備實際情況,帶領同事編寫了覆蓋所有設備、所有工序的7份標準操作規程。第二任站長劉陽總結出“28+3”工作法,制定了崗位定責、區域定人、設備定崗、工作定時的“崗位四部曲”,使站內的日常工作細化、量化,各項管理工作也日益規范。
創新創效人人爭先
副站長樊慶陽是個愛思考的細心人,通過長時間的數據對比,他發現天然氣進氣量較大的時間段,消泡效果和天然氣分離效果相對較差,同時也會降低站內輕烴的產量,影響壓縮機氣閥的使用壽命。經過全站職工的共同討論,他們制定了根據氣井間開制度動態調正消泡泵運行時間的工作方案,每年節約維修壓縮機氣閥費用2萬元,站內輕烴產量提高86噸,實現創效32萬元?!袄щy面前不低頭,管理對了頭,生產運行也就得心應手,產能也就有了保障?!闭鹃L黃丹說。
一名職工在蘇11-2集氣站工作。
安全管理不留死角
“我們將集氣站分為3個模塊、27個區域、15個專項、490項精細檢查項目,對辨識出的風險立即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進行風險消減控制?!卑踩珕T高立勇對站內風險管控知識了如指掌。筑牢安全防線,從危害辨識開始,每天開展針對性危害辨識和風險提示的工作,蘇11-2集氣站的職工們堅持了14年。
這是蘇11-2集氣站的職工在進行夜間巡檢。
2022年3月的一天,黃丹在站內做完安全提示后,當班人員李勇開始了第一次巡檢。在一號分離器的自動排液撬處,他聽到排液的聲音有一些異常,便用隨身攜帶的便攜式可燃氣體檢測儀進行檢測,然而并未發現異常,便開始下一個位置的巡檢。這時,他想起交班時站長的提醒,立即返回操作間內,拿出探測器用探頭貼緊設備檢測,果然發現有可燃氣體泄漏,經過職工們的及時處置,避免了一起事故的發生。
14年來,蘇11-2集氣站年集輸氣量由最初的0.28億立方米提至最高4.1億立方米,累計集輸氣38億立方米。它就像毛烏素沙地中一座堅實的“堡壘”,為千家萬戶的溫暖和光明貢獻著力量。
(高重陽、尉曉文)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