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懶人經濟”以及“宅經濟”風行,前置食材、調料制備環節的“預制”菜肴今年春節火了。在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加工中偷工減料、食材不新鮮、口味不佳等問題,也讓不少消費者“吐槽”不已。
2月18日,江蘇省消保委發布《預制菜消費調查報告》(以下簡稱“調查報告”)。調查報告顯示,超六成消費者表示菜品口味不佳,預制菜標示信息不明確,物流配送以及提貨問題也較多。
年夜飯,預制菜C位出道
“過年期間,我在網上買了一家知名酒樓的‘十二金釵’禮盒,不到500元,家里5口人足夠吃了,性價比高。”在南京一家網絡公司工作的李莉告訴記者,剛剛過去的元宵節,不會燒菜的她,竟然端出了蠔油牛肉、酸湯肥牛、宮保雞丁、雪菜蒸黃魚、魚香肉絲等一桌子菜。
方便快捷的預制菜,讓人們在家即可遍嘗各地美食。不僅在春節期間,半成品預制菜“C位出道”,日常生活中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預制菜。
“白天工作忙,下班后只想早點‘躺平’,點外賣擔心重油重鹽等問題,而預制菜簡單加工一下,幾分鐘就能吃了,干凈實惠,節省時間。”在南京打拼的90后白領張嘉綺告訴記者,她一般通過盒馬、社區團購和酒店微信公眾號等平臺購買預制菜,選擇較知名品牌或朋友推薦的菜品購買,品質相對有保證。
一些商超中的小型連鎖店,也出現了預制菜。2月18日,記者來到南京華采天地商場里的盒馬鮮生,10平方米左右的“調和元年”小店,現場提供不少熱菜:四川酒家麻婆豆腐18.8元/份、江蘇酒家泰式咖喱蝦39.9元/份、馬祥興伴湯牛首39.9元/份……門店負責人介紹,“調和元年”是古南都旗下品牌,提供的預制菜都是提前做好,經過鎖鮮、冷凍等環節,到門店后直接加熱,口感還原度可以達到90%,很受歡迎。
古南都飯店副總經理馬虹介紹,“九成熟”的預制菜產品精選自眾多老字號經典菜肴,將老字號百年傳統手藝與現代食品工藝充分融合,在最短時間內極速鎖鮮。虎年春節期間,古南都共售出近40萬份預制菜。
相關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預制菜總消耗量達174.72萬噸,預計到2025年市場規模將突破8300億元。叮咚買菜數據顯示,春節期間預制菜的銷量同比增長超過3倍,7天售出300萬份,客單價增長超過一倍。阿里巴巴發布,春節期間淘寶預制菜銷量同比增長超過100%,盒馬預制菜銷量增長345%。
預制菜為何如此火爆?“起初預制菜主要供應餐飲經營者,疫情發生后,宅經濟拉動預制菜從供應餐廳向供應家庭及個人消費者拓展。”河海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朱新華認為,預制菜的走紅,是人口結構和消費升級演變的大趨勢。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家庭小型化日益凸顯,預制菜的懶人式做法讓廚藝小白也能拿出幾個硬菜,因此預制菜迎來爆發式增長。
“江蘇是叮咚買菜非常重要的一個市場。目前我們的服務已經覆蓋了江蘇11個城市,有200多家前置倉。”叮咚買菜預制菜負責人歐厚喜告訴記者,叮咚買菜有很多預制菜加工廠都在江蘇。比如平臺上非常受歡迎的“蔡長青酸菜黑魚片”“蔡長青燜肉”“蔡長青馬蘭頭香干”等預制菜的生產工廠都在江蘇。
差評多,預制菜問題真不少
31歲的馮涵作為三口之家的女主人,掌勺虎年家庭年夜飯。“我去年春節就開始關注預制菜了,但飯店推出的都是禮盒,8道菜、10道菜售價上千元,太貴了。今年春節我打開電商平臺和直播間,發現品牌多到眼花繚亂,但菜就那么幾樣,大多是佛跳墻、酸菜魚、糖醋里脊、各類雞湯,選擇面不夠豐富。”最后,她下單購買了獅子頭、紅燒魚、佛跳墻、豬肚雞湯4道預制菜。
“沒想到4道菜,兩道‘翻車’了。獅子頭下鍋后就散開,湯和肉渣混成一鍋;佛跳墻稀稀拉拉,里面基本上沒什么東西。”馮涵說,“我找客服,對方表示獅子頭破碎可能是由運輸不當或者火候過大導致的,佛跳墻圖片僅供參考,一切以實物為準,兩道菜都因已開袋不接受退貨,最后只補償了10元優惠券。”
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國內共有預制菜相關企業超6.8萬家,146家企業有過融資。大量企業的涌入,帶來制作不規范問題。江蘇消費網輿情監測系統數據顯示,2022年1月1日至2月10日,全省關于年夜飯預制菜的輿情共計56948條。調查報告也顯示,目前預制菜市場存在的問題包括:菜品質量參差不齊、菜品口味有待提升、菜品標識不詳細、菜品種類單一、物流配送及提貨問題多等。其中27.54%的消費者表示預制菜未標注菜品名稱及主要食材,23.61%的消費者表示未標注菜品的分量。
對于預制菜,消費者最關心的還是安全問題,占比近三成,包括食材新鮮程度、制作流程是否干凈衛生等。部分消費者反映,自己購買的預制菜出現變質腐敗、食材不新鮮、菜內含有異物以及存在過期等現象。消費者對預制菜品的味道滿意度也較低,62.32%的消費者表示預制菜品口味一般。
預制菜的分量也是大家關注的重點。“正月初五那天,家人小聚會,我提前花400元網購了一個10道菜的‘家宴禮盒’,結果根本不夠吃。”泰州人張敏告訴記者,一打開禮盒就傻眼了,一道蒜香排骨的菜,只有幾塊排骨孤零零地擺在盤子中間,“一人一塊都不夠”,真正的“貨不對板”,跟網店宣傳照相差太多。
新業態,亟需把好“標準關”
作為舌尖上的新產品、新服務,預制菜如何確保安全和美味?
“預制菜是否衛生新鮮,是消費者最關注的問題。”省消保委監督部主任趙鑫告訴記者,企業應針對預制菜“兩次烹飪”的特點,制定一套專門的食品安全標準,尤其要明確食材全流程可回溯。商家也要把好“檢測關”,可以引入第三方檢測機構或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線上“明廚亮灶”。
據了解,目前國家尚未出臺關于預制菜的相關行業標準,但部分企業已經計劃在預制菜標準化生產上發力。“目前,我們已建成一個技術研究院,為預制菜、老字號與非遺及創新產品的研發提供有力保障。”馬虹說,技術研究院內設可供拍攝的專業廚房、檢驗室等,今后研究院將在與中國飯店協會緊密合作的基礎上,承擔“老字號非遺食品新技術新業態培訓與認證、老字號非遺產品的標準研究”等,共同塑造老字號預制菜的行業標準,驅動預制菜行業新發展。
如何保障菜品新鮮度?預制菜從研發到生產,再到物流運輸、倉儲保存,以至送到用戶手中的“最后一公里”,需要全流程把關。歐厚喜表示,目前來看,當業務體量發展到一定規模,生產和銷售無縫銜接,預制菜鎖鮮就不成問題。
對于菜品分量,記者了解到,叮咚買菜的每一個預制菜不僅在詳情頁上都標注了重量,還細致到標注固形物的含量、塊數、帶肉率等。古南都預制菜在設計時,每道菜的分量和消費者在店內食用的分量差不多,且包裝上都會清楚標注重量、食材、加工方式等信息。
除了生產過程中的安全問題,提貨及配送交付也是預制菜行業的難題。今年春節期間,部分消費者訂購的年夜飯預制菜品,除夕后才收到貨。對此,趙鑫建議,預制菜的“最后一公里”要兼具消費者獲取的便捷性與有效性,預制菜企業應尋找更合適的渠道觸達方式,如生鮮超市、便利店、社區團購等,為消費者提供更優服務。
預制菜涉及到食品生產加工的方方面面,業內人士指出,快速成長的預制菜市場,需要監管部門、平臺、商家等攜手加強管理。相關部門應及時發布在監管過程中發現的違規銷售情況,建立風險評估等級,加強對預制菜市場的監管。平臺也應通過建立評價機制、跟蹤用戶投訴、重視市場反饋等加強對平臺商家的管理,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