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突如其來新冠肺炎疫情,搞得世界范圍內醫療物資短缺,許多國家突然意識到全球化的產業分工不僅削弱了自己國家的制造業和產業配套能力,甚至都危及到了國家的經濟安全。
4月10日,美國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向全美發表建議書,在中國的美國公司應考慮撤離中國,美國政府提供全部的搬家費用支持。美國愿意政府承擔企業回遷的全部成本,包括重建、廠房、搬遷、設備、裝修和相關知識產權的費用等。
事實上,讓美國企業從中國乃至全世界回流美國,一直都是特朗普的經濟政策。此次,庫德洛說這番話的最新背景是美國政府正在找尋辦法以提振因沖擊而陷入困境的經濟。他提議無非兩個目的,一是重振美國經濟,二是讓美國擺脫對中國制造業的依賴。
幾乎在同一天,日本同樣計劃拿出“改革供應鏈”所需費用中的22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43億元)用于資助日本企業將生產線轉移回日本本土,還要拿出差不多15億元人民幣的費用,資助日本公司將生產轉移到其他國家以實現生產基地多元化。
筆者注意到,危機爆發后,日本不僅缺乏口罩等物資,汽車零部件供應也受到嚴重影響。據日本朝日新聞報道,日系汽車2月份在中國的生產大幅下滑,日產汽車、豐田汽車在華的生產量分別減少87.9%和77.4%。此外,由于來自中國的零部件供應停止本國國內的汽車生產線也減產了29.3%。
一時間內,全球第一大和第三大經濟體都在“唆使”自己的企業遷出第二大經濟體,帶的一手好節奏,國內的吃瓜群眾額頭也不禁滲出了細密的汗珠。如果跨國企業大規模出走真的發生,那肯定會有影響呀。最大的問題就是會發生大規模失業,也會發生產業鏈被中斷的狀況。
但是這一切真的可能發生嗎?
我們就從字面上分析,美國這個消息,只是一個建議。另外,100%費用化是什么意思呢?說白了就是給你出搬家費,那么現在比如說北上廣深,告訴大家我給你出搬家費,那些來這里務工的外地人,你們都回老家吧,你愿意嗎?
鄰邦日本就更搞笑了,雖然有細節,但人家壓根就沒提撤出中國這樣的話,而是把一些生產線轉回國內,而且它一共就只拿出143億人民幣的搬家費。且不說這筆錢夠不夠用,日本可以出這筆錢,我們也可以出啊。你給搬家費,我給產業優惠政策不就得了。
所以,公司跟人一樣,去一個地方發展,并不是為人民服務,而是為人民幣服務,有利可圖它才會在那開廠設公司。決定投入深耕一定是覺得要么勞動力便宜,產業鏈豐富,要么物流便捷方便,市場廣闊,總之不可能是來幫我們促就業,做貢獻的。
換句話說,跨國公司們如果能在美國和日本辦工廠,誰愿意背井離鄉來咱們這干活?想想你離開老家,離開父母是為什么就知道了。要么原來的地方混不下去,要么渴望更大的進步空間??偹懵杂行〕闪?,老家給你出搬家費你就回去了?怎么可能?你要的是那點搬家費嗎?
被奉為“硅谷鋼鐵俠的”埃隆·馬斯克不僅科技創新超群,在處理政府公關事宜上也算得上行業標桿。2009年時任美國總統的奧巴馬參觀特斯拉工廠后,馬斯克就從美國能源部獲得了4.65億美元的無息貸款。
此后,作為希拉里的忠誠贊同者,馬斯克在競選期間屢次鞭撻特朗普??墒牵斕乩势沾筮x勝出后向他發出參加新成立的經濟參謀委員會的邀請時,后者卻選擇了欣然接受,并一度和特朗普走的很近。
特朗普稱贊馬斯克是個天才,必須像愛迪生那樣被保護起來;而彼時馬斯克則認為,向這位將來的總統強調干凈能源重要性的機遇終于來了。
然而,兩個人的友好關系,隨著2017年6月1日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協定》迅速降溫。
馬斯克隨后在Twitter上寫道:我要離開總統的顧問委員會了,氣候變化正在真實發生,退出《巴黎協定》對美國或世界都不是好事。
相比較馬斯克與本國首腦的割席分坐,今年1月7日下午,Model3首批社會車主交付儀式在上海超級工廠舉行,為此馬斯克千里迢迢飛到了現場。開心的他不僅在交接時各種“比心”,還現場秀了一段舞技。
演講環節,馬斯克數度哽咽。他表示非常感激中國政府和消費者對特斯拉的大力支持,“沒有你們的支持就沒有特斯拉的今天。”
企業都是逐利的,誰有利益就跟誰走,跨國公司更是如此。其實這幾年時常會傳出跨國公司出走中國的雜音,2015年以后,就沒斷過,不是這個公司撤出中國了,就是那個企業去了東南亞。
客觀的說,我們國內勞動力成本上升,企業為此尋找成本洼地都是正常現象。東南亞地區距離中國撤離距離短、與中國民俗文化相類似,自然成為首選之地。但我們不能光看到搬走的,還得看到搬進來的,比如一個特斯拉就抵得上無數個搬走的小工廠。
最為關鍵的是,這也是我們主動產業升級的結果,從簡單的勞動密集型,轉變成高端制造業。一些低端外資工廠自然也就轉到東南亞去了。反而進來的都是更加高端的產業鏈,比如電動汽車、智能手機、電子屏幕、家電、半導體現在最完備的產業鏈都在中國。這點美國人非常眼饞,他們即便是發明出來了,也做不出來,還得跑到這邊來生產制造。
截至目前,從產業鏈分布的廣度方面來看,我國是全世界唯一一個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擁有39個工業大類、191個中類和525個小類,從而形成了一個行業齊全的工業體系,能夠生產從服裝公司、外造、航空航天、從原料礦產到工業母機的一切工業產品,可以滿足民生均是期限和科研等一切領域的需要,我國產業界借此贏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也成為中國經濟全球競爭力的重要源泉。
產業鏈在咱們這,就沒什么好擔心的。除非全產業鏈搬家,但這是不可能發生的,這是一場成本異常高昂的戰役。中國化身世界工廠是用長達20多年時間逐步完成的,想完成供應鏈的脫鉤難度極大,需要漫長的時間。擁有人口紅利的國家有很多,比如印度、越南、印尼、馬來西亞、甚至非洲,但同時有足夠的基礎設施,又有充足的熟練工人,又勤勞、聰明、聽話,這些因素疊加起來難于登天。
說到這些,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妄自尊大,因為危機往往無處不在。
還記得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嗎?第92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美國工廠,記錄了曹德旺到美國建廠,雇傭當地上千名藍領員工,因為工會的事引發的一系列故事。紀錄片最后曹德旺與美國工人之間的矛盾被輕描淡寫一筆帶過,取而代之的是人機交戰的角力。
在紀錄片結尾處,曹德旺再次回到廠房視察,一位高管向其介紹,工廠正如何一步步通過機器人來取代工人的工作崗位。
結尾字幕寫道:“到2030年自動化將令全球3億7500萬人需要尋找全新種類的工作。”有人說資本將人變成機器,等機器成熟了再拋棄人,沒有工會、沒有病假工資、沒有傳染病、沒有保險,自動化革命必然來到。
而相比未來自動化,目前國內的高房價問題也值得警醒。高房價直接墊高了全部要素成本。當“搞實體不如買套房”的理念深入人心后,自然資源、人才資本不斷從制造業流入房地產。
當像華為這種國內頂級制造企業,都因不堪成本重負從深圳遷往東莞時,那些水土不服的外資公司又何以自處呢?
Ingeneral,頂尖跨國公司們大部分仍駐留在中國,一定是我們的機會更好。我們必須要擴大這種優勢,深挖護城河,繼續優化營商環境,減稅,降費,縮短行政流程。讓企業更多的感受這種善意。(龍爪手)
標簽: 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