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宅經濟”迎來了全面增長。為了減少出門,線上購買日常所需菜品等民生必須品成為不少消費者的選擇。
近日,《國際金融報》記者發現,多個商超在疫情期間到家業務的數據均實現了“井噴式”的增長。且為保障用戶需求得到滿足,有商家甚至啟動了應急預案,鼓勵配送人員和門店店員的家屬參與到配送環節中。
過去,到家業務并非傳統商家擅長的領域,部分企業布局到家業務也一度被認為是新零售轉型大潮下的無奈之舉。那么,當前這些爆增的銷售數據是否意味著傳統商場到家業務的拐點已至?
到家業務訂單量爆漲
連日來,傳統商超陸續給出了靚麗的到家業務數據,與之而來的升級行動也在不斷推出。
2月24日晚間,沃爾瑪方面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近日“沃爾瑪到家”服務升級迭代,在武漢率先推行“社區到家”。在線上,平臺定位居民社區,集中管理顧客訂單;線下履約改為揀貨后批量派單,以社區為單位安排貨車集中配送,直達社區,從而大大提高了“到家”業務的效能。
據稱,疫情期間,沃爾瑪全國400多家門店一直堅持無休,穩物價、保供應,施行全員電商以及共同用工制,將“到家”與“到店”深度結合,全渠道滿足因疫情而爆發的“宅需求”。其給到的數據顯示,春節期間,沃爾瑪全國整體O2O“到家”業績暴增,銷售額同比去年增長超4倍。其中,“沃爾瑪到家”渠道增長迅猛,訂單量同比增長高達15倍。顧客對鮮食品類需求表現尤為旺盛,春節后第一周對比春節前一周,“沃爾瑪到家”鮮食訂單量增長突破120%。
沃爾瑪并非個例。永輝超市日前給到記者的數據顯示,疫情期間,零售行業到家業務需求激增,其店日均單量同比提升50%以上。2月1日,全國線上日單量突破20萬,2月8日全國線上日單量突破30萬單。
家樂福的數據同樣亮眼。據悉,2月21日,家樂福開啟到家大促活動,通過家樂福小程序下單,“零”接觸配送1小時到家。2月21日當天,其訂單量同比增長597%,環比增長165%;平均客單價同比增長89%。在此之前,為了讓更多消費者享受到線上下單、線下家樂福急速送達的服務,家樂福還升級了到家業務,推出家樂福“同城配”,將服務范圍擴展到家樂福門店生活圈10公里。
放眼望去,各大商超的到家業務均是一片紅火景象。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全渠道委員會針對部分企業的調查結果顯示,受疫情影響,線下企業的到家業務普遍增長80%-200%之間,部分企業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期間的線上業務比去年同期增長三倍以上。
線上訂單猛增也意味著送貨運力需求的增長,為了提供穩定高效的到家服務,多家企業均采取了系列措施。比如,為了緩解運力,2月份第一周,“沃爾瑪到家”率先推出“到店自提”服務。家樂福方面則迅速啟動了“跨界共享員工”項目。永輝超市則是從1月27日起就啟動了應急預案,鼓勵配送人員和門店店員的家屬參與到配送環節中,并為配送團隊提供餐食,還貼心熬制了預防流感的茶包。
為傳統商超注入信心
事實上,瞄準到家業務的不僅是這些擁有龐大實體門店基礎的傳統商超們。相比而言,此前電商乃至一批在新零售氛圍下孕育出的零售新模式企業在到家業務上的布局更為深入。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到家業務是指消費者線上下單支付,門店或前置倉配貨,較短時間內就內送貨到家的服務,最早是由互聯網企業提出并推動發展。此后,隨著到家業務消費者群體的增多、市場規模的擴大,傳統商超開始加速布局。過去一段時間來,包括大潤發、沃爾瑪、永輝超市等在內的商超巨頭均在發展到家業務。
對于此次疫情當下傳統商超的到家業務爆增,聯商網高級顧問團成員王國平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商超到家業務的爆增是市場供需格局短期失衡、市場話語權從消費端向銷售端轉移,流量成本降低為零下的一個表現。同時,中小銷售渠道暫時退出市場,銷售快速向部分強勢渠道集中,傳統強勢零售憑借其此前布局的本地優勢,借勢迅速崛起。
“之前傳統零售不注重消費者線上訴求,導致消費發生轉移,現在是重新調整策略,來不斷完善自己的短板。”在王國平看來,消費習慣一直都在傳統線下,但消費者在特定場景下,會有線上購物的需求,零售商就會努力去滿足消費者的不同訴求,來使自己獲得更好的收益。
此前,有零售企業高層向記者表示,到家業務仍然存在燒錢和大面積虧損的現象,有市場需求但企業自身如何平衡每單毛利額和成本效率,還是棘手的問題。
那么,眼下訂單的大漲能否對企業銷售乃至經營帶來貢獻?王國平表示,目前來看,幾乎所有的到家業務訂單都是增長的,但對實際銷售額的貢獻要根據不同企業的履約能力來看,配送力以及供應鏈能力會限制企業履單能力,所以不同到家模式下的銷售增幅不同。“履約能力最強的是新零售店倉一體化模式,以盒馬鮮生為代表。部分傳統零售(訂單)增幅遠超盒馬鮮生,是因為前期基數較小。”他表示,一些傳統商超一旦出現訂單暴增但無貨可賣的情況,最終還會影響實際銷售額。
另有零售分析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疫情中的到家業務表現一定程度上給了傳統商超繼續投入的信心。而零售商集體加碼投入到家業務,會有利于行業研究出如何降低流量及履單成本,研究出跑得通的模式。“特別是疫情下,地方以及銀行都給予零售行業特殊扶持,鼓勵零售企業在到家等創新模式上進行研發”。但現在傳統商超于到家業務的探索還在初級階段,談拐點尚早。
王國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未來傳統商超在到家業務上的投入會加大,但當前還沒有到下重注的時候。“隨著后續流量成本的上升,傳統零售對于到家業務的看法或又會開始分化”。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