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數據表明,我國的生豬養殖規模與消費市場均占據全球市場的半壁江山。龐大規模的背后,中國市場上流通的豬肉,由于中國本土豬種的市場占有率不高,養殖企業每年都要花費大量成本在國際市場上采購種豬,但進口來的種豬基本都會在兩年之后退化,不具備繼續繁殖能力,這就迫使使企業陷入了引種、退化,再引種、再退化的惡性循環。如今,這一困局隨著以雅南豬為代表的本土豬育種科研工作已取得的突破性進展,生豬種源問題已得到緩解。
正在消失的本土豬
各地的本土豬曾經是中國家庭養殖模式的主角,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相比出欄快、瘦肉率高的外來品種,本土豬對養殖企業來說,成本效率完全敵不過進口豬,從而逐漸被市場淘汰,甚至到了種系滅絕的邊緣。
以四川丘陵地區獨有的雅南豬為例。雅南豬是國家重要的畜禽戰略遺傳資源及不可缺少的遺傳基因庫,具有更強的耐粗飼、抗潮濕和抗病能力,繁殖性能好,肉質優良,細嫩、鮮香的特點,在古籍《眉州志》中被譽為“席間東坡肉,案上雅南豬”。上世紀七十年代,曾是川西地區家家都有的“黑豬”,種豬數量曾經達到7萬多頭。
雅南豬雖品種優良,但也存在著生長周期慢、肥肉率高的問題,在現代養殖企業成本與效率的競爭面前,根本拼不過通過精心育種培育出來的進口豬。到2007年,雅南豬種群數量僅剩下二百多頭,成為了比大熊貓還瀕危的物種,一旦染病就將徹底絕種。令人擔憂的是,雅南豬的困境并不是個例,時至2016年,我國90個地方豬種中,虹橋豬、雅陽豬、平潭豬等8個本土品種已經徹底滅絕,另有29個品種和雅南豬一樣處于瀕臨滅絕的狀態。
將豬“種”牢牢掌握在中國人手里
面對國內養殖企業“重引進、輕培育”的普遍現狀,深入實施農作物和畜禽良種聯合攻關,實施新一輪畜禽遺傳改良計劃和現代種業提升工程迫在眉睫。
作為中國生豬養殖規模最大的四川省,去年生豬出欄量超6600萬頭,是唯一的國家優質商品豬戰略保障基地,生豬產能強大且穩定,出欄量常年領先全國。在解決種豬困境的問題上,四川省的國有育種企業與大學院校當仁不讓的沖在了前線。
種豬就是養殖業的“芯片”,為了讓種豬資源牢牢地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里。首先開展的是對本土豬的保護,2007年四川省國有育種企業聯合四川大學對幾近滅絕的本土雅南黑豬種源開展搶救性保護工作。收集雅南豬主產區幾乎所有的雅南公豬、母豬,經過多年生物鑒定、提純、復壯、保護和選育,終于將雅南豬從瀕臨滅絕的邊緣拯救回來,獲得了雅南豬保種所必需的基礎原種群體,被認定為全國唯一的雅南豬遺傳資源保護場。
雅南豬具有肉質優良、皮厚等優勢性狀,但還存在著本土豬普遍的生長慢和肥肉率高的缺陷,致使純繁生產效率低,難以大規模產業化推廣利用。因此,雜交培育出肉質優良、皮厚和綜合生產性能高的新品種,是助推雅南豬產業化發展的重要途徑。
2014年,雜交育種工作正式啟動,確定了選擇母系雅南豬與父系杜洛克豬進行雜交選育。主選肉質風味、生長速度、飼料轉化率和產肉性能質和適應性,最終在2019年確定了雅南豬血緣導入比例維持在50%的杜雅雜交豬,可獲得肉質等多性狀最佳雜交效果。2020年至今含有50%雅南豬血緣的杜雅雜交豬已經過了4-5個世代的持續選育,預計在2025年可以達到國家新品種認定基本條件,新品種定名“蜀芯黑豬”。
蜀芯黑豬生長速度得到了明顯提升,6月齡平均體重可達103公斤,接近進口豬種100-120公斤的體重標準。瘦肉率也得到明顯改善,可達到58.43±2.84%,也與進口豬種60%的瘦肉率不相上下。蜀芯黑豬表現出極高的繁殖能力,初產母豬產活12.38頭/窩、總產12.85頭/窩,母豬奶水充足。出產仔數據甚至超越了進口杜洛克種豬性能。
與此同時,新品種蜀芯黑豬保持了雅南黑豬的黑色毛發與優良肉質等遺傳特征。
從瀕臨滅絕到端上餐桌
如今市場上的黑豬產品逐漸增多,憑借著進口豬無法比擬的優秀風味與口感,迅速斬獲消費者的認可與好評。2024年,遺傳有雅南黑豬基因與口感特征的蜀芯黑豬正式以豬肉消費產品身份推向市場。雅南黑豬也得以再次重生,回到百姓餐桌上,成為一道道特色美食。
為滿足黑豬市場需求,提高供應能力,四川省國資控股企業四川蜀芯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四川農業大學培育單位,在位于四川綿陽市的國家生豬種業園區中,總投資1.2億元建設了可存欄能繁種豬2200頭的蜀芯黑豬種豬基地,具備年繁育5000頭種豬和育肥4.5萬頭商品的生產能力,一舉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種豬生產基地。在2024年新華社品牌工作辦公室、新華網、新華社海南分社主辦的2024企業家博鰲論壇上,四川蜀芯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被評為美好生活創新典范案例。
此前困擾我國養殖企業的引種-退化-再引種的惡性循環已經被打破,隨著生豬育種與種豬繁育的短板補齊,更好的種豬、更優的口感、更高的標準保障自然會獲得更良性的市場反饋。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