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地方豬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論壇19日在廣東佛山開幕,會期共3天。多位專家學者齊聚廣東分享地方豬養殖的先進模式和創新技術,推動地方豬產業的轉型升級。
地方豬種是國家重要的遺傳資源。面對當前民眾對優質豬肉產品逐漸旺盛的需求,用好我國地方豬種資源優勢,提升豬肉產品品質是推動畜牧業發展的重要切口。
“如何保護和合理的開發利用這些豐富而又寶貴的遺傳資源,是地方豬產業研究面臨重要課題。”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基因組研究所首席科學家李奎表示,畜牧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生豬產業更是畜牧業中的重中之重。
良種是保障畜牧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提升畜牧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創新發展處處長厲建萌表示,重點是繼續實施好畜禽遺傳改良計劃,通過種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生物育種重大項目等支持持續提升種畜禽生產性能水平;繼續支持科研教學單位、生豬企業利用新技術新方法新種源,深入挖掘地方品種在肉質、風味、藥用、文化等方面的優良特性,更好滿足多元化差異化的消費需求;加強國際生豬種業交流合作,不斷展示和推廣我國地方豬種的獨特優勢和品牌價值,提升我國生豬產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本次論壇共有16個相關主題報告分享,分析地方豬產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探討地方豬產品的市場需求和消費趨勢。
地方豬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利用須依靠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政府、科研院校、企業需通力合作,突破技術瓶頸,加快推動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中國農業科學院成果轉化局局長彭文君認為,生豬產業的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作為農業科研的“國家隊”,中國農科院成果轉化局以產業鏈部署創新鏈,組建中國農業科學院生豬產業團,整合全院相關團隊優勢力量,肩負推動生豬產業科技創新、促進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歷史使命。
據悉,在畜禽育種方面,中國農科院成果轉化局構建了高效分子育種技術體系,培育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畜禽新品種(配套系)。其中,“廣明2號”“華西牛”“藍思豬配套系”等已通過國家品種審定;中國農科院農業基因組研究所、佛山鯤鵬現代農業研究院唐中林團隊自主培育的“鯨鵬1號”豬新品種選育已經進入第四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