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從業者、專家做出積極評價—— “彰顯個性”“更人性化”“簡單但用心”“更重視真情實感”“消費更理性”……在他們的視角中,年輕人簡化結婚儀式的趨勢,代表著社會結構、經濟消費、家庭關系等向更健康的方向邁進。
新想法
儀式雖簡化 但要“情緒價值拉滿”
記者采訪了多位年輕人,對于婚禮,他們普遍有簡化的想法和行動。但簡單不是隨便,他們更講究婚禮的 “情緒價值”,而不單是隆重所帶來的儀式感。
來自廣東梅州的林小姐今年初領證,計劃明年舉辦婚禮。“以前參加過朋友的婚禮,一套流程下來時間很長,新人和賓客都很疲憊。”林小姐和先生商量,婚禮要保留一定的儀式感,但要簡化流程。他們決定請親朋吃個西式自助餐,同時將父母喜歡的圍餐形式納入計劃中。林小姐認為,一定要保留給雙方父母敬茶的儀式,“能組建新的家庭離不開父母的恩情。”
來自廣州的楊小姐剛領證,和男友結束了7年的愛情長跑。此前,父母希望她能辦一場充滿傳統氣息的“世紀婚禮”,但考慮到個人體驗及夫妻南北文化差異,夫妻二人同樣計劃將傳統的接親、鬧新郎等儀式省略,辦一個簡約的草坪婚禮。“宴請人數控制在四五十人,下午5時開始,先和親朋拍照,再進行簡單的儀式,最后一起享用自助餐,其他來往不多的親朋則通過線上或派喜糖的形式分享這份喜悅。”楊小姐說。為增添儀式感,他們打算在婚禮現場設置來賓簽名板,準備DIY的小點心。前幾年,這對相伴多年的伴侶買了小禮服、相機和三腳架,在全國各地旅游時提前拍了很多“婚紗照”,他們想把這些見證愛情的照片制作成視頻,在婚禮上和親朋分享。
自己來策劃 不被商業套路“綁架”
“90后”靜寶的老家在福建,男朋友是山東人,計劃在雙方老家各自舉辦一場婚禮。“福建老家的親戚不習慣草坪婚禮,最后我們安排下午草坪婚禮,晚上傳統圍餐。”靜寶說。有著豐富活動策劃經驗的她向記者展示了一個叫作“拼搏百天之辦一場自己想要的婚禮”的文件夾,里面收集了50多個關于備婚的指引文檔。
“我喜歡熱鬧,朋友又來自天南海北,沒有比舉行婚禮更適合把大家聚在一起的理由了吧!”她在老家找了一家商業機構策劃草坪婚禮,提出很多細節要求:婚禮是田園風,色調是黃色、橙色,用瓜果替代部分鮮花,最后還可以打包帶走;布置一個類似發布會的區域,展示新人故事;賓客最后會收到小手信……
備婚過程中常會遇到一些商業套路,追求性價比的她不會“明知故跳”,比如,用在二手閑置交易平臺租婚紗代替直接到店里購買;不購買僅僅滿足“出片”、社交傳播的服務項目。“很多婚禮策劃師愛策劃游園會,其實游園會只是為了拍照好看,還有婚禮當天晨袍拍攝、雙機位拍攝、做預告MV等都很費錢,出于‘人生結婚就一次’的心理,就不會有砍價的勇氣,仔細想想很多都沒必要。”
“婚紗照是在一家網紅照相館拍的,花費約2000元,婚禮當天也沒有請婚慶公司。”去年辦了婚禮的小魚告訴記者,主持人、化妝師、攝影師、錄像師都沒有請。“主持人是好朋友義務幫忙,他發言得體、會調節氣氛,簡直是婚禮上的靈魂人物。請化妝師一般要六七百元,我們購買了包含化妝服務的證件照拍攝套餐,化完就去婚宴,只要一兩百元?;槎Y播放的視頻也是自己剪輯的。”小魚說,他們把最大頭的花費用在辦酒席上,約1萬元一圍,共12圍,酒店出品不錯,大家吃得很開心。“本來怕麻煩、不想辦婚禮,但為了父母還是辦了,結果這場極簡婚禮不僅讓我們新人感覺很舒服,也得到父母和賓客的一致好評。”
拒絕虛榮攀比 珍視真摯情感
仟喜源婚禮策劃負責人紫蕙發現,現在的新人追求高性價比婚禮,近一兩年更注重實用性,甚至有新人要求婚慶公司只出人力,物料自購。
“很多地區的傳統婚禮還維持幾代人固有的嫁娶觀念,要有豪華車隊、整蠱游戲、巨額改口紅包,甚至覺得酒席越大越有面子,鋪張浪費。在忙碌的婚禮上,新人就跟‘工具人’一樣, 可能連飯都吃不上,更別說好好地去享受婚禮。”紫蕙說,如今的新人更加自由獨立,對婚禮有更多參與權、主導權,不少新人會選擇極簡婚禮或目的地婚禮。這些婚禮不再是以大家庭為主,而是以小兩口為中心,新人既不用早起也不會趕場,全程感受到被重視和“主角光環”。另外,也有很多新人會選擇傳統中式婚禮,講究三書六禮、鳳冠霞帔、十里紅妝、明媒正娶。
她介紹,一般婚禮服務包括婚禮執行團隊(婚禮策劃師、婚禮督導、舞美燈光師、布景師、婚禮花藝師等)服務,迎賓留影區、儀式舞臺區、宴會通道設計,以及專業燈光器材設備,在此基礎上,還有婚禮“四大金剛”——化妝師、攝影師、錄像師、主持人的服務。“新人選擇的套餐價從約15000元到30000元以內。”紫蕙認為,年輕一代的婚姻價值觀轉變比較大,他們拒絕虛榮和攀比,珍視真摯情感,理性消費。
新變化
婚紗:買的人少了 推出平時也能穿的輕婚紗
年輕人的新偏好,自然帶來結婚經濟行情和商業模式的變化。位于廣州海珠區江南大道北的廣州婚紗一條街是廣東省最大的專營婚紗交易集散地。近日,記者走訪婚紗街,江南大道北林立著一家家婚紗專賣店,潔凈的櫥窗里展示著婚紗、秀禾服等婚服。大部分婚紗店都顯得有些冷清,內巷不少店鋪大門緊閉。一位店家告訴記者,2019年開始,不少婚紗店都因經營不善閉店了。
在此經營了十幾年的婚紗店的店主詹小姐說,這個狀況,一是出于“無春年不結婚”的民間迷信,今年辦婚禮的人少,二是因為近年出現明顯的客流量下滑,“近兩三年客流量明顯減少,有電商的影響,也跟結婚的人數沒以前多有關。”她發現,相比以前,現在新人選購婚紗更注重經濟實用:十多年前,新人都是買婚紗,幾千元的高端款很受歡迎;現在,他們更傾向選購幾百元到2000元的婚紗,這幾年,租賃婚紗的人越來越多,價格比購買低一半;即使買婚紗,年輕人也偏好款式簡單、輕便的婚紗。“我們也推出了幾條簡約款婚紗,甚至平時都可以穿。”詹小姐說。
婚宴:規模變小了 粵菜喜宴口味更多元
在龍津西路,坐落著廣州人結婚擺酒熱門地——泮溪酒家。從1947年就開始承接婚宴服務,這座園林酒家見證的婚禮以數十萬計,每年舉辦數千場婚宴,被評為“粵港澳最佳婚宴餐飲名店”。“我們3桌到25桌的獨立宴會廳有十五六個,婚宴一圍的價格從2988元到9999元不等,其中4988元這一檔最受歡迎,多年來沒怎么變過。”泮溪酒家營銷經理譚敏華告訴記者,但婚宴規模變小了,以前普遍在十幾到二十幾桌,現在普遍在十來桌。
泮溪酒家總顧問黎天焯說,以前來訂婚宴的一般是家長,現在年輕人會參與進來,對于場景、流程有自己的想法。“泮溪是園林酒家,既可以舉辦室內大型宴會,也能滿足年輕人庭院婚禮的需求,這幾年也在不斷完善影音設施、酒樓環境。”由于跨文化的婚姻增多,新人或賓客的習慣、口味更為多元,近年來,他們會根據每場婚宴做調整。“如適應新廣州人的口味,增加辣一點的菜式,或按照潮汕人、東北人的習慣,把晚宴改到中午。”黎天焯介紹,近年來,廣州人婚禮上時常出現洋面孔,考慮到他們的忌口更為多元,菜式上也會竭力去滿足賓客需求。
婚俗:更加人性化 讓年輕人喜歡傳統婚俗
“今年找我辦婚禮的少了七成。”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廣府傳統婚俗第四代傳承人八姑姐盧瑋瑋說。盡管如此,從事廣府婚禮主持、策劃行業20余年的八姑姐,每月仍會主持三四場廣府婚禮。從業多年,她明顯感受到年輕人在辦婚禮上變得更有想法。在與新人的交流中,八姑姐也與時俱進,策劃出多場別具一格的婚禮,“如在婚禮中加入集市、榕樹頭講古的元素,我在榕樹下講一些關于結婚的古仔,賓客們端著酒坐下來聽。又或者融入年輕人喜歡的T臺秀、角色扮演等元素。”
在八姑姐看來,年輕人并不排斥傳統婚俗,他們喜歡傳統婚俗的儀式感,只是反感里面太復雜、不夠人性化的環節。八姑姐解釋,若完全遵照傳統婚俗,會有一些折騰新人、逗樂賓客或規訓新人、取悅長輩的環節,會讓一些新人感覺不適。“婚禮只有一次,搞不好會讓新人留有遺憾,應該以新人為本。”八姑姐說,拿捏分寸很重要,要把儀式感做到位,但又得恰到好處,還要提前同新人溝通解釋,“傳統婚俗怎么做,年輕人說對才是對的,這樣我們的傳統才能夠延續下去。”
新觀察
中山大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副教授裴諭新:
年輕人的“拼貼式婚禮”
傳統現代皆為我所用
中山大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副教授裴諭新近幾年在廣州一帶做了不少有關年輕人婚戀觀、婚戀行為、婚禮花費、彩禮等方面的調研,對1000多份問卷進行數據分析,對30對新婚夫妻進行訪談。
裴諭新表示,經調查,大部分人的婚禮是較正式的,比較重視儀式感,完全裸婚的較少見;隨著社會家庭財富的分化,一些完全由父母包辦的婚禮,會特別隆重,存在消費升級現象;一些由年輕人自己操辦的婚禮,會更加輕松小眾,也不一定會購買商業化服務,又體現出消費降級的趨勢。“很多年輕人會把平常在職場里辦年會的經驗用到婚禮上來,同商業套路斗智斗勇,甚至索性不用商業服務,自己和朋友策劃、落地婚禮。在這個過程中,新人會比較累,但能省錢,而且他們認為,雙方為婚禮盡心盡力的過程,相當于婚后生活的一次實習。”裴諭新說。
對于年輕人簡化結婚儀式的現象,裴諭新更喜歡說是“拼貼式婚禮”,就是不管傳統不傳統、現代不現代,年輕人會根據自我的需求“為我所用”。“首先,這跟年輕人的價值觀轉變有關系,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年輕人會更加注重個人體驗和情感交流;其次,消費文化不是一個簡單的行為,它其實是用來表達個人身份和個性的,婚禮消費更是一種社會化表達,年輕人愿意在婚禮中表達自我。”裴諭新解釋。
她認為,“拼貼式”婚禮并不意味著年輕人與父母、現代與傳統的簡單對立,相反,背后呈現的是更為健康的代際關系。她注意到,為避免同父母的沖突,很多年輕人會辦“2+1”婚禮,在各自家鄉按照父母要求辦婚禮,再在廣州辦一場屬于自己的婚禮, “我有一個特別明確的感受,就是現在的年輕人其實比他們上一代人跟父母的關系更加親密,會把家庭作為一個整體去看待,全家人則會把婚禮當成一件重要的事情來做。”裴諭新說,大部分年輕人體諒父母,會在辦婚禮時盡家庭義務、讓父母高興;父母也會變通,他們會看重子女的意見,知道不可以在經濟方面去為難子女,但會在一些不花錢但花心思的環節上,要求子女尊重。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