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花22萬買了輛新車,高高興興去給新車貼車衣時卻發現車輛有維修痕跡,汽車銷售公司是否存在欺詐行為?已簽訂的合同能否撤銷?南陽市宛城區人民法院成功調解一起因汽車銷售引起的買賣合同糾紛。
2022年12月,原告王某從被告南陽某汽車銷售公司處購買別克GL8原裝整車一輛,約定價款22.3萬元。購車后王某交納了保險費、車輛購置稅等共計1萬余元并辦理了車輛登記手續。5日后,王某在汽車裝飾公司為車輛貼車衣過程中發現車輛保險杠、葉子板等多處有維修痕跡,王某向汽車銷售公司反映該問題后,雙方就賠償問題發生爭議,王某遂訴至宛城法院。
王某認為汽車銷售公司隱瞞了車輛損壞并經過維修的事實,并按照“新車”的標準交付,且在雙方協商過程中汽車銷售公司多次推諉扯皮。王某訴請法院依法撤銷購車合同,同時判令被告退還購車款22.3萬元并按照購車款的三倍賠償原告66.9萬元,賠償車輛購置稅、上牌費等共計26441元,訴訟費由被告承擔。
汽車銷售公司辯稱自己不存在欺詐的故意也未實施欺詐行為。案涉車輛在車輛倉庫及售車展廳停放期間,均有監控視頻可以證明沒有對案涉車輛進行過補漆或其他維修操作,自己對該情況亦不知情。其次,王某本就打算購買一臺別克GL8,并非是在銷售人員的故意虛假告知的誘導下才購買別克GL8,因此不存在故意告知虛假信息誘導王某作出錯誤意思表示的欺詐行為。
法院經審理認為,首先,案涉車輛經由包括生產廠商、廠內轉運、物流轉運、倉儲分類、直至最終銷售網點的物理位移,不能確定案涉車輛的損傷及修補是否發生在銷售階段,亦不能進一步證明汽車銷售公司隱瞞了該情況并將修復后車輛銷售給原告的事實。車輛出現的輕微瑕疵也并不構成案涉車輛買賣合同的根本違約,故對王某撤銷案涉車輛買賣合同、退還購車款的訴請,法院不予支持。
其次,該車交付前既未辦理過車輛注冊登記也未被他人實質使用過,汽車銷售公司交付的車輛屬于合同所約定的新車。且案涉車輛輕微修復措施也不會給車輛的基本使用帶來較大的損失及風險,也不影響到車輛的日常使用,不能確定給王某造成的損失足以影響本案的合同成立。該類輕微問題也并不屬于明顯超出一般消費者心理所能承受范圍之特殊事件,不符合《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第一款三倍賠償的規定。
但是,某汽車銷售公司做為整車銷售、零配件、售后服務、信息反饋的專業汽車銷售服務公司,在對案涉車輛交付前的檢查中明顯存在過錯,未及時檢查出案涉車輛存在漆面修復等問題、情況,存在一定的違約。
承辦法官祁白雨在對案件進行仔細分析后,決定從爭議焦點交付車輛有問題但不影響正常使用是否符合解除合同條件和賠付標準作為切入點,為雙方釋法明理,盡力促成調解。但由于王某多次在短視頻平臺發布視頻稱汽車銷售公司賣假貨,對公司形象影響較大,所以汽車銷售公司調解積極性不高,也不愿意賠償太多。調解過程中雙方劍拔弩張,絲毫不肯讓步。
法官祁白雨并未放棄調解,她從當事人的角度出發,積極引導雙方換位思考,最終經過兩周多耐心調解,雙方終于達成調解協議,原告把短視頻平臺已發布的視頻刪除;原、被告之間買賣合同繼續履行;被告賠償原告16萬元;案件受理費、保全費由被告承擔;原、被告此后再無其他糾紛。
至此,這起買賣合同糾紛以調解方式化解,雙方握手言和,當事人對法官耐心、細致的工作表示滿意。(供稿:劉娟)
標簽: 高價購車維修車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