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凌晨去世的,肇事者已經跑了,留下12萬元的醫療費……”1月26日上午,電話另一端,長沙市雨花區跳馬鄉的劉先生滿心悲傷。自一個月前,71歲的伯父被撞傷以來,家里人都被這場突如其來的悲劇徹底攪亂了生活。
交通肇事引出的監管問題
2018年12月25日晚11時左右,71歲的劉大爺從熟悉的鄉間道路往家趕,一輛疾駛而過的共享汽車從后面將其撞到,頭部、腰部被重創,后被送進長沙市中心醫院搶救。
“肇事者是一個航空職業院校的三年級學生,駕駛一輛‘華夏出行’共享汽車,車速超過60碼。他說,當時對面來車開著雪亮的大燈,導致他沒有看清前面的老人。”劉先生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這位大學生說自己沒錢交治療費。經與“華夏出行”共享汽車負責人交涉,對方聯系了保險公司先付了4萬元醫藥費。
等他們去學校找肇事學生時,卻被告知,該生已經辦理了離校手續,回老家了。而隨后“華夏出行”長沙門店也關門落鎖,人去樓空。
憤怒的劉先生一家人聘請律師準備起訴肇事者和共享汽車公司,并在2019年長沙兩會期間,向一些人大代表反映共享汽車的監管問題。
“這不是我了解到的第一起悲劇。”長沙市人大代表陳樹稱。
2018年7月8日晚,長沙周女士在過斑馬線時,一輛途經此處的共享汽車將其刮倒。事故造成周女士身上多處受傷,但肇事司機已不見蹤影。
“多虧熱心人把她抬到路邊,否則很可能發生二次傷害。”周女士丈夫竇先生說,當時肇事車輛停了一下,目擊者發現是一輛共享汽車,并且記下了車牌信息。報警后,交警部門鎖定了駕駛人李某。
李某的解釋是,自己并非逃逸。當晚駕車時視線不好,經過事發路口后,他發現共享汽車左側的反光鏡歪了,以為是與其他車輛會車時發生了剮蹭,一直到次日交警聯系自己時,他才明白發生了這樣一起交通事故。
就賠償問題雙方無法達成共識。李某說,他按照共享汽車企業的要求,撥打電話給保險公司,并拍下周女士的病歷給了保險公司工作人員。“保險公司說最多就是賠幾百元。”而竇先生認為,妻子無法正常工作,身體多處受傷,自己還要前后跑交警隊,3萬元的賠償要求并不多。
共享汽車頗受青年人喜愛
據了解,從2017年下半年至2018年,摩拜、攜程等共享汽車紛紛上線。以長沙市為例,近年上線運營的就有先導快線、位位用車、首汽Gonfun、理想出行等多家共享汽車分時租賃企業。
共享汽車是一種類似共享單車的隨借隨還的漫游分時網絡租車方式,下載App或用第三方軟件掃碼即可取車,且多為純電動車。相比滴滴打車、傳統租車,它擁有獨特的優勢,頗受青年人的喜愛。
記者查詢了在長沙上線的10多家共享汽車公司的信息,發現采用芝麻信用和交押金用車幾乎各占一半,大部分采用“公里數+時間”來計費。折算下來,大約相當于同里程出租車和滴滴快車費用的六七成,明顯具有價格上的優勢;加上便捷、新潮,共享汽車已然成為出行界的一股新潮流。
家住長沙市岳麓區桐梓坡附近的陳彬稱,自己在一家軟件公司上班,有照無車的他自去年夏天接觸了共享汽車后便上了癮,“掃碼下載APP,完成注冊,幾分鐘就可成為有車族了。我手機里有好幾個不同品牌的共享汽車APP。”他說,同事里也有幾個共享汽車的“粉絲”,大家圖省錢,“新注冊一次有時能免費租用幾次,比開自己的車劃得來。”
共享汽車之風不僅在長沙刮得正勁,在全國范圍也如火如荼。入局者不僅有初創企業,更不乏車企巨頭及互聯網大鱷。
據公開報道,目前已推出或計劃有共享汽車項目的車企就有大眾、戴姆勒、寶馬、本田、日產、上汽、北汽、吉利等企業。而除了車企,美團、滴滴、摩拜等一些互聯網巨頭也爭相進入共享汽車。
融資方面,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共享汽車共獲得融資764.59億元,成為共享經濟領域獲投金額最高的行業。2018年上半年就有8家共享汽車公司獲得9筆融資。
低門檻的隱患
“便捷與低價是共享汽車的優勢,但這種低門檻的方便用車模式也帶來了巨大的安全隱患。”陳樹指出,共享汽車用戶即駕駛員駕駛技能相對較低,因為目前多個共享汽車平臺登記、注冊、使用的門檻較低,使得不少剛考取駕駛證或已考駕駛證多年未實際開車的駕駛員用共享汽車來練手,甚至很多用戶是沒有固定經濟收入的學生。此外,共享汽車一旦發生交通事故,常常在責任劃分及追責、賠償、善后等方面面臨難題。
陳樹說,去年9月,他在長沙楓林路旁的某高校停車坪附近,看到有一個停車區域,有兩個車位的寬度,但一位大學生開著共享汽車就是停不進去,來回倒了幾次車,還撞倒了停車坪旁的兩部電動單車。
2019年1月,他多次到長沙市河西幾個高校附近了解共享汽車的分布和使用情況,發現某985大學旁的商業街,停車坪里一共50臺車中,共享汽車高達27輛。而在桃子湖文化創意園里,共享汽車也超過了半數。“顯然,這些車的使用者中,學生和剛入職不久的年輕人居多。”陳樹說,前述的案例中反映出,部分急于搶占市場的車企并沒有在管理、保險理賠等方面做好準備,受害者不單是被撞傷的車或行人,有時候共享汽車的駕駛員一樣遭遇理賠難題。
2018年,長沙市天心區法院審理的一起案件中,長沙市民劉先生租用一輛共享電動汽車行駛中,追尾他人車輛并致人受傷。被交警判定承擔全部責任的劉先生馬上聯系了汽車租賃公司。該公司員工聯系保險公司工作人員趕到現場,拍了事故照片,跟傷者家屬溝通后,讓劉先生先墊付醫藥費用,并說明,不超過1萬元的醫療費用會全額報銷。
傷者出院后,經交警部門調解,劉先生一次性支付6000多元了結此事。劉先生帶著相關票據和事故結案證明找到保險公司。保險公司工作人員卻告訴劉先生,因汽車租賃公司在該保險公司購買的保險還未生效,不予報銷,讓劉先生自行找汽車租賃公司協商。而汽車租賃公司工作人員則在微信中天天以各種理由搪塞,劉先生找到該公司后,公司又“踢起了皮球”——要劉先生找公司其他部門處理,卻不告知其他部門的辦公地址。
無奈之下,劉先生只能訴諸法院。
押金難退
據了解,共享汽車消費者所交的保證金(押金)難以退還問題也常引發關注。
在今年長沙市兩會上提交的一份《關于引導共享汽車行業健康發展的建議》中,陳樹質疑一些汽車租賃公司的誠信與經營能力。
他指出,作為湖南首個共享汽車品牌,“位位用車”共享汽車2017年上半年起在瀏陽經開區等地投放。用戶需要在網上申請提交個人相關信息資料并一次性交800元的保證金方可租賃汽車。然而,2018年7月~8月“位位用車”撤出時,瀏陽經開區、洞陽鎮這邊的不少用戶在網上申請退還保證金800元,雖然提交申請符合退還條件,但保證金卻遲遲沒有退還,因租賃手續都在互聯網上操作,用戶想退還保證金無門,找到社區求助,但找不到“位位用車”企業的相關責任人。部分消費者繳納的800元押金無法拿回。
記者了解到,經營“位位用車”共享汽車的是湖南省步客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和湖南位位用車新能源汽車運營有限公司,這兩個公司均在高新區注冊,在長沙麓谷信息港的同一間辦公室內辦公。
該公司向工商部門提供的資料顯示,公司于2017年2月上線,是湖南省內第一家共享汽車平臺。運營車輛超過600臺,員工人數超過70人,2017年的平臺業務量超過人民幣3000萬元。
實際上,位位用車早在2018年5月就被爆押金難退。該公司在微信公眾號承諾,會退還用戶押金。
據悉,2018年1月開始,長沙市高新工商分局就陸續接到對“位位用車”拖延或者不退租車押金(每人800元)的500多起投訴。后在工商等部門的積極督促下,公司方處理了400多起投訴,但仍有110起未處理。
陳樹表示,去年9月,“位位用車”在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說用原價1548元的品牌酒抵消費者的保證金,但有用戶反映在網上提交相關申請后,幾個月過去了還是沒有結果。
“一旦公司經營異常,用戶權益又如何保障?”陳樹建議,監管部門應確立互聯網車輛租賃運營企業準入機制,充分調研評估企業運營能力;引導共享汽車企業提高用戶使用門檻,如通過實際或模擬駕駛考核驗證用戶實際駕駛經驗和技能,根據駕駛小時數設定不同的操作權限,審核用戶應對交通事故賠償風險的經濟承擔能力等。同時,審核和督促共享汽車企業通過加大保險額度等市場方式,確保交通事故受損者得到適當的賠償。對于消費者交納的保證金(或部分)在一定時間內可存放或托管于第三方權威機構,讓企業和用戶既有約束也有保障。
標簽: 共享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