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野縣城郊鄉62歲農民馬清臣在今年9月的一天到新野縣人民醫院看病,查出了自己患有腎囊腫,并在該院進行了手術,將腎囊腫切除。按照醫生的交代,他在術后第8天來該院復查,竟吃驚的發現,理應被切掉的囊腫仍然存在,花了14000元,算是白挨一刀?今天,馬清臣向本報投訴時仍然難以抑制心中的憤恨:“多次跑醫院、跑衛計委,但至今沒有一個說法。”
馬清臣說,今年7月份,他帶著放暑假的孫子到廣州與兒子、兒媳團聚,兒子兒媳孝順就順便帶他到醫院做了個檢查,在廣州瑞慈中信醫院門診部檢查出左腎有一個直徑約40MM的囊腫。假期結束后他返回河南老家,并于9月18日在新野縣人民醫院泌尿科就診,拍CT后證實左腎最大囊腫直徑約40MM。醫院隨后將馬清臣收治后,為他做了左腎囊腫切除手術。
9月26日,他辦理了住院手續,檢查觀察了3天后,于29日上午做的腎囊腫切除手術,手術實施的是全麻,一共做了70分鐘,手術是醫生魯慶昌做的。手術之后,又住了幾天才出院。
讓馬清臣意外的是,手術后于10月6日進行了一次復查,檢查結果是,囊腫還在。記者從馬清臣提供的醫院彩超檢查單子上看到,馬清臣左腎囊腫術后,左腎上極見37*30MM囊性暗區,集合系統未見分離。
挨了一刀囊腫卻依然存在,這究竟是怎么回事?郁悶中的馬清臣對縣醫院的檢查結果不放心,就在當地的衛校附屬醫院再次進行了CT檢查,檢查結果和縣醫院一樣,仍是在左腎發現40MM病灶。
隨后,馬清臣將此事反映到新野縣衛計委醫政科,醫政科又將此事交由新野縣醫院醫務科負責調查,他把材料送到醫院后,醫務科余文合始終以工作忙沒有與他溝通。
10月15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電話向余文合科長了解情況,余科長稱醫療糾紛有正規的解決途徑和部門,不需要記者參與。
隨后,記者咨詢了南陽市泌尿系統的一位醫學專家,該專家認為患者屬于多發囊腫,醫院應該是對患者采取了腹腔鏡腎囊腫去鼎減壓手術,可能在手術過程中未能準確切除所有囊腫,導致醫院的檢驗報告顯示有直徑40MM的囊腫在術后依然存在。專家表示,不論囊腫多么容易復發,如果某一囊腫被切除后,起碼在短期內是不會復發的。
標簽: 腎囊腫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