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在武漢楊泗港長江大橋施工現場架設主纜。該橋建成后將成為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雙層懸索橋。 新華社記者肖藝九攝
新華網北京8月3日電(何凡 于楊)6300公里的長江,奔流不息的長江水,涵養著上中下游十余個省區市。遵循著“努力把長江經濟帶建設成為生態更優美、交通更順暢、經濟更協調、市場更統一、機制更科學的黃金經濟帶”的高層要求,相關部委今年以來密集出臺新政,從投資管理、生態補償、修復保護等多個維度完善制度體系,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新時代優化我國發展空間格局、實現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中央對長江經濟帶的重要戰略思想承載著發展理念的深刻變革。一系列制度設計突出重點,聚焦難點,全面發力:
發改委:發揮中央資金帶動作用 推動綠色發展
今年,國家發改委制定《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專項中央預算內投資管理暫行辦法》,重點支持對保護和修復長江生態環境、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改善交通條件、增進人民福祉、強化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的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項目。
該辦法要求遵循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公開公正、有效監管的原則,規范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專項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和使用管理。
辦法列出的支持方向,包括長江經濟帶港口集疏運通道項目、長江經濟帶綜合交通樞紐建設項目、長江生態環境監測能力建設項目、長江岸線整治修復項目等。
從今年初開始,浙江省麗水市云和縣相關部門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推廣打造綠色“零排放”全電景區。圖為空中俯瞰云和湖旅游景區。 新華社記者徐昱攝
財政部:建立健全生態補償與保護長效機制
而財政部制定了《關于建立健全長江經濟帶生態補償與保護長效機制的指導意見》,要求通過統籌一般性轉移支付和相關專項轉移支付資金,建立激勵引導機制,明顯加大對長江經濟帶生態補償和保護的財政資金投入力度,中央對地方、流域上下游間生態補償效益更加凸顯,為長江經濟帶生態文明建設和區域協調發展提供重要的財力支撐和制度保障。
意見提出“到2020年,長江流域保護和治理多元化投入機制更加完善,上下聯動協同治理的工作格局更加健全”的目標,要求以建立完善全流域、多方位的生態補償和保護長效體系為目標,優先支持解決嚴重污染水體、重要水域、重點城鎮生態治理等迫切問題,著力提升生態修復能力,逐步發揮山水林田湖草的綜合生態效益,構建生態補償、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之間的良性互動關系。
在中央財政加大政策支持方面,要增加均衡性轉移支付分配的生態權重;加大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對長江經濟帶的直接補償;實施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修復獎勵政策;加大專項對長江經濟帶的支持力度。
同時,地方財政要抓好工作落實,因地制宜突出資金安排重點,推動建立有針對性的生態質量考核及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體系,建立流域上下游間生態補償機制。
近年來,重慶通過推進長江生態環境保護項目、植樹造林、實施長江非法碼頭生態復綠等綜合措施,使重慶長江岸線生態屏障區植被得以恢復。圖為重慶云陽縣濱江公園。 新華社記者劉潺攝
審計署:發布專項公告 敦促問題整改
審計署今年發布了首份聚焦長江經濟帶生態環保的專項公告,就沿江11個省份貫徹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等中央決策部署情況出具審計“體檢報告”。
這次審計時間跨度為2017年12月至2018年3月。審計機關對沿江11個省份2016年至2017年生態環保相關政策措施落地和資金使用情況進行了審計,重點抽查了59個地級市(區)。
審計發現,相關省份積極采取各種措施保護生態環境,取得了一些成效,表現在生態環境保護有序推進、污染防治能力有所增強、生態環境質量有所改善。以污染防治為例,公告顯示,11個省份污水和垃圾處理能力近兩年分別增加8%和11%。
同時,審計機關也在生態環境保護相關資金管理使用、資源開發和生態保護、污染治理等三方面發現問題。截至2017年底,10省已建成小水電2.41萬座,最小間距僅100米,開發強度較大。過度開發致使333條河流出現不同程度斷流,斷流河段總長1017公里。目前有關部門正組織對小水電過度開發問題進行排查和整改,督促相關省份完善小水電管理制度,對發現的造成嚴重生態環境問題予以嚴肅處理。
生態環境部:開展黑臭水體整治環保專項行動
今年6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 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正式發布。其中,將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列為重要任務之一,要求開展長江流域生態隱患和環境風險調查評估,劃定高風險區域,從嚴實施生態環境風險防控措施;優化長江經濟帶產業布局和規模,嚴禁污染型產業、企業向上中游地區轉移;排查整治入河入湖排污口及不達標水體,市、縣級政府制定實施不達標水體限期達標規劃;到2020年,長江流域基本消除劣Ⅴ類水體。
該文件還要求改革完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嚴格生態環境質量管理,提出在長江經濟帶率先實施入河污染源排放、排污口排放和水體水質聯動管理;到2020年,實現長江經濟帶入河排污口監測全覆蓋,并將監測數據納入長江經濟帶綜合信息平臺。
為此,生態環境部開展了以長江經濟帶為重點,涉及到全國70個城市的黑臭水體整治環保專項行動,共對上報已完成整治的993個黑臭水體開展現場核查。據生態環境部水環境管理司司長張波介紹,36個重點城市共上報完成整治的是670個,其中評估已完成629個,占93%,總體消除比例比較高。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建立上下聯動、形成合力的工作體系,實施問題清單滾動管理,拉條掛賬,逐一銷號,不獲全勝不收兵。
張波還表示,今年國務院批準了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省市和寧夏等15省份的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方案,并要求省級政府在6月底前發布。目前,14省份已發布本行政區域生態保護紅線,天津將于近期發布。
另外,長江經濟帶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已征求沿江省市和相關部門意見,正在抓緊修改完善;浙江、江西、貴州、青海等地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長江保護法立法進程加快推進;河長制全面建立,提前半年完成了中央確定的目標任務……一場前所未有的綠色攻堅正在長江經濟帶鋪展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