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新德里南郊一所中學教室的黑板上,寫著大寫的英文單詞“幸福”。54名七年級學生正在上一門新課——提高心理健康的“幸福課”。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8日報道,德里教育部門在公立學校推出的“幸福課”不同于傳統的數學、科學和語言課。其目的是通過冥想(心智覺知訓練)、講故事(自我表達)和其他各種活動,集中關注學生的情感和心理需求,最終提高他們的情商、減少壓力和焦慮,并避免抑郁傾向。
幸福課從本周正式開始,每天一節課,大約30至45分鐘。課堂上,學生們坐在地板上,在老師的指導下瞇著眼睛,仔細傾聽周圍發出的聲音并進行辨別,最后還要聆聽自己的呼吸聲。據印度幸福課設計委員會負責人拉賈什·庫瑪介紹,印度政府的幸福課分三個年齡段,分別是幼兒園到二年級、三年級到五年級以及六年級到八年級。為避免給學生增加負擔,幸福課不打分,沒有教科書,也沒有考試或家庭作業。
德里教育部長馬內什·西索迪亞今年2月宣布這一計劃時表示,在學校推廣“幸福課程”能培養孩子的性格,影響整個社會和國家的方向。他說:“教育必須服務于更大的道德和社會目的,不能脫離社會需要。我們追求經濟平等的同時,也必須爭取幸福平等。”
對于開設幸福課,西索迪亞本月還給出另一個解釋:“學生們的幸福感越來越低。同時,他們的壓力、焦慮和抑郁傾向日益嚴重。”西索迪亞在推特上說,幸福的孩子學習能力更強,因為他們往往睡得更好,免疫系統更強。幸福的孩子學得更快,創造性思維更強,在面對失敗時的韌性也更大。
世衛組織最新數據顯示,13歲到15歲的印度青少年有1/4受抑郁困擾。11%的印度少年注意力分散,無法集中精力完成作業。此外,15歲到29歲的印度青少年自殺率為每十萬人中35.5人,為該地區最高。印度兒童心理學家馬宗達說,印度青少年的抑郁癥及其他心理疾病發病率也在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