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全國水利建設投資落實9856億元,新開工各類水利項目2.36萬個,完成水利建設投資7361億元,均創歷史同期最高紀錄,水利項目施工吸納就業197.1萬人,為經濟運行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撐。
水利部部長李國英表示,下一步,水利部將加快完善流域防洪工程體系,大力實施國家水網重大工程,加快復蘇河湖生態環境,推進數字孿生水利建設,建立健全節水制度政策,強化體制機制法治管理,推動新階段水利高質量發展,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9月2日,大藤峽水利樞紐最后一臺機組正式投產發電,主體工程較國家批復的建設工期提前4個月完工。
大藤峽公司樞紐管理中心主任華榮孫介紹,大藤峽主體工程完工,將進一步完善珠江流域防洪體系,打牢國家水網重要“結點”,為強化珠江流域治理管理、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推動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全新動力。
“今年國家水網骨干工程建設明顯提速,國家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正加快完善。”水利部規劃計劃司司長張祥偉介紹,去年開工引江濟淮二期、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淮河入海水道二期等多項水網骨干工程,今年又開工了吉林水網骨干工程、南水北調中線河北雄安干渠等一批重大工程,將為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區域高質量發展提供水安全保障。
一批跨流域、跨區域重大引調水工程建成發揮效益。比如,引江濟淮一期去年年底已經成功實現試通水、試通航,惠及皖豫兩省15市5100萬人口;鄂北水資源工程全線通水,工程將惠及鄂北地區480多萬人、380多萬畝耕地。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豐產豐收離不開灌溉保障。截至目前,全國已建成耕地灌溉面積10.55億畝,占耕地面積的55%,生產了77%的糧食和90%以上的經濟作物。
“加快推進現代化灌區建設和改造,可以更好發揮灌區在農業生產中的‘主力軍’‘壓艙石’作用。”水利部農村水利水電司司長陳明忠告訴記者,水利部積極推進大中型灌區建設,今年水利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安排中央投資166億元,用于581處大中型灌區現代化改造,目前總體進展順利。
據了解,全國已建成大中型灌區7300多處,形成相對完善的蓄、引、提、輸、排工程網絡體系。“十四五”期間,將對全國1200多處大中型灌區實施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完成后預計可新增恢復灌溉面積1780萬畝,改善灌溉面積1.17億畝,增加糧食產能近200億斤。
為完善灌排工程體系,水利部門會同農業農村部門優先將大中型灌區建成高標準農田,打通農田灌排“最后一公里”,形成從水源、骨干渠系到田間末端的灌排體系。與此同時,加快編制《全國農田灌溉發展規劃》,以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為重點,強化水土資源分析,結合國家骨干網水源工程和輸配水工程,新建一批節水型、生態型灌區。“十四五”期間新建30處大型灌區,預計可新增灌溉面積1500萬畝,改善灌溉面積980萬畝,增加糧食產能約70億斤。
為全力做好灌溉供水保障,水利部門對作物種植結構、需水時段和需水量進行精準分析、滾動預測。比如,對接作物需水情況,加強大江大河、骨干水庫防汛和蓄水調度,提前儲備抗旱水源;針對旱情影響,根據灌區水源和來水情況,精準范圍、精準對象、精準時段、精準措施,全力保障作物時令灌溉用水。據統計,今年春灌、夏灌累計供水2500多億立方米,實現了“應灌盡灌”,為小麥、玉米、水稻等作物豐產豐收提供了有力水利支撐和保障。
今年2月份,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提出構建以數字孿生流域為核心的智慧水利系統。
據了解,目前,水利部已完成數字孿生流域、數字孿生水網、數字孿生工程頂層設計,實施94項先行先試任務,推進48處數字孿生灌區建設,在今年水旱災害防御、水資源優化配置、水生態治理保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經濟日報記者 吉蕾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