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日,“某高校1.31億科研經費成果轉化率為0”話題沖上熱搜,引發社會熱議。(8月6日澎湃新聞)
據報道,廣西壯族自治區審計廳近日公布的《關于2022年度自治區本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披露了在科教振興資金審計方面9所高校開展科研的相關情況。報告發現主要存在高校科技成果市場轉化率低、高??萍柬椖苛㈨椌劢怪攸c不夠突出以及科研項目結余資金閑置。其中,1所高校累計獲得財政投入科研經費1.79億元,實施科研項目702個,僅有5個項目成果實現市場轉化,占比0.71%;1所高校累計獲得財政投入科研經費1.31億元,實施科研項目862個,實現成果轉化0個。
消息一出,引發網上一片輿論嘩然,眾多網友馬上就聯想到科研腐敗、學術造假等一系列問題。有網友質疑800多個項目結不出一顆碩果,令人揪心。也有的網友認為科研需要長期投入,不能只盯著轉化率,應給予科研更多的研究空間。
實事求是地說,筆者以為,誠然每一種學科研究都有其特有屬性,有的研究也不一定就能馬上進行成果轉化和產業化,但一個多億科研經費的投入,金額不可謂不大,862個項目,數量不可謂不多,多年下來卻并沒有結出一顆科研碩果,無論從什么角度都說不過去。相關監管部門有必要繼續深入查找原因,看看問題癥結究竟出在哪里。
事實上,關于高??蒲谐晒D化率低的問題,多年前就曾引發社會輿論關注。如今,廣西的一些高校再次爆出此類問題,說明迄今這一問題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而網友對科研資源浪費的擔憂,也并非杞人憂天。以新聞中提及的該高校為例,1.31億元的科研總經費實施了862個科研項目,平均每個項目分攤下來15萬元多的花費,表面上看算不上離譜,如果個別項目因多種原因還未產生實質性的科研成果倒也情有可原,但862個科研項目卻“集體沉默”,這就不禁讓人疑問:科研經費的投入采用了什么樣的分配機制,是否存在管理不力以及經費浪費、挪用等情況。
應該看到,公眾熱議“科研成果0轉化率”的背后,其實承載著公眾對高??蒲锌茖W發展的眾多期待。換句話說,以科研成果轉化率來評價一些高校的科研投入效益,既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尤其近些年來,隨著國家對科研支持力度的逐步加大,高??蒲薪涃M大幅增額,相應地,高校有責任有義務盡全力將科研經費用在刀刃上,以有價值的科研成果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有鑒于此,針對高??蒲谐晒D化率低這一“病癥”,有關各方需要及時把脈,找出問題癥結,精準對癥下藥。具體來說,如果是科研經費分配機制原因導致,就應設法祛除過度行政權力干預,緊跟市場需求,聚焦有價值有意義的科研領域;如果是不懂得科研成果轉化運作,則應適時加強校企合作,與市場充分接軌。另外,對于一些“卡脖子”的科研攻關項目,在完善審核和監管機制的同時,也需保持足夠的耐心和投入,結合不同學科專業特點,制定行之有效的評價科研成果的方案。
說到底,科學研究是高校的一項基本職能,高校有引領學術技術進步發展的責任。高校只有堅持科研監管全過程化、精準化,嚴控“閉門科研”等歪風,多用成果說話,才能讓更多高??蒲谐晒贸觥㈤L得好,也才能服務人才培養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
標簽: